牛立志博士于第四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博士毕业;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肿瘤外科手术及微创冷冻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腹腔肿瘤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牛立志博士及其团队完成了世界较多例数(近万例)、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以牛立志博士为核心的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已接受来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南方医科大学、湘雅医科大学等医院医生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开展冷冻术。迄今为止,牛立志博士接待国内外参观培训共50多人次,其中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部门批准,共计举办冷冻治疗培训班4批,学员39名。其治疗的病人从4岁小孩至94岁老人,从部长、明星到普通百姓,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牛立志博士以其精湛的技术被病人誉为"双刀奇侠"!

医生图-牛立志-02.jpg

现任职务有:

国际冷冻中心首席专家

国际冷冻学会(ISC)执行委员

亚洲冷冻学会副主席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

韩国GunpoSAM 医院/SAM全球癌症治疗中心国际顾问

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粒子治疗分会常委

中国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和肿瘤消瘤减瘤治疗协作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点导向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客座教授

《癌变·畸变·突变》杂志编委   《胸部肿瘤粒子植入治疗学》编委

5月26日晚,“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颁奖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选送的微电影《向死而生》荣获优秀奖。

微电影是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具有短小精炼、参与性强、互动性强、传播性强的优势。借助微电影这一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文化传播载体,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者带着与社会沟通的强烈渴望,主动走进镜头里讲述生命故事,传播科学理念。一个个如雨后春筛般蓬勃生长的“微”影像里凝结着仁心暖医的大爱情怀,汇聚着建设健康中国的职业信念。微电影,已成为卫生健康文化事业中一道亮丽多姿的时代风景线。

据了解,此次活动目的在于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行业职业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搭建好卫生健康行业与文艺界及社会大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报》社从2017年11月启动了第三届行业微电影征集活动,截止2018年4月,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活动组委会共征集到涉及5个门类、1000余部卫生健康题材的微电影作品。经由初评和终审两级评委的初审、线上预审、线下集中评审以及网络投票等环节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了除组织奖和最具传播影响力奖之外的39个奖项的归属和获得提名奖、优秀奖的作品。

据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介绍,截止到今年4月1日,组委会借助健康中国APP(官方版)活动平台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700多家机构报送的涉及5个门类、1000余部卫生健康题材的微电影作品。

相比于以往两届征集到的作品,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征集到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医疗卫生工作中发生的一个个触动人心的真实案例,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创作,本色演绎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无论是表现医患关系、生死拯救、疾病防控、卫生监督,还是聚焦人口老龄化、器官捐献、安宁疗护、心理健康等,作品的题材更加广泛,视角更为独特,制作更加精良。在这些长则十几分钟,短则二三分钟的“微”影像里,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现实的思考;有对仁心暖医的深情礼赞,也有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坚定传承;有对医患和谐的热切呼唤,也有向公众传播医学科学理念的责任担当。

本次微电影征集到的所有作品,经《健康报》社采编团队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审核后,全部作品均在健康中国APP(官方版)平台上进行展播。征集期间,评审小组还阶段性地挑选其中优秀的作品作为“每周印象”在《健康报》官方微信、《健康报》“文化与健康”等微信平台集中展播。4月20日,经过评审小组的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本届微电影节的110部入围作品。与此同时,入围作品也被提交给23名来自卫生健康行业、文艺界、传媒界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进行线上分组观看打分,经过汇总评委打分结果,确定了各奖项的提名作品。5月4日终审评审会在京召开。根据评委们集中观看、现场打分和研讨的结果,并结合网络投票等因素,最终确定了除组织奖和最具传播影响力奖之外的39个奖项归属和获得提名奖、优秀奖的作品。

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选送的《向死而生》微电影。通过讲述75岁老医生徐克成给人看病的经历,传达了“向死而生”的生命追求。一辈子与癌症打交道的徐医生,直到自己得了肝癌,才真正明白了“与癌共存”的道理。从此以后,他的从医重心,从治病转由治心,他希望让癌症病人乐观而又尊严的活下去。

于是,徐克成教授除了给人看病,又多了好多额外的工作:帮身无分文的患者筹钱、以同病相怜者的身份,给患者做心理辅导、甚至为6岁的小患者请来了美丽的空中小姐,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圆梦后,能更坚强的配合治疗。

徐克成教授说:“不停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活在当下,向死而生,是我,一个老医生,对抗自己体内癌细胞的最好办法。”

这部微电影跟拍接近一年,素材非常丰富。导演用大量的同期声,真实再现了徐克成教授和病人之间救与被救的关系,让观众明白好人做好事背后的心路历程,内容构成详略得当。

牛立志博士助理医生联系电话:020--38476021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