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喂养不妥 导致身高损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杜敏联教授、马华梅教授
“身材娇小虽不乏可爱,但真正的矮小却很可能是一种病,绝非简单的个头不高那么简单,它常常还意味着全身多个系统发育迟缓、停滞,甚至影响血管功能正常运转。”儿科专家介绍,这类疾病很多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对矮小症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否则一旦骨龄停止发育,则一辈子追悔莫及。”专家说。
矮小者若追溯起原因来,有可能是父母遗传影响所致、或小时候突发一场大病,生长激素就此不分泌,此外,还有一大类“人为”原因是婴儿时期的喂养不当。“不少老广喜欢给婴儿喂老火靓汤,还有的则是多喂奶、迟迟不补充糊状物,殊不知这样会耽误孩子的营养吸收。而婴儿时期是人体生长真正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专家提醒说。
矮小症的多为生长激素缺乏
“儿童期的矮小有一部分是疾病引起的,不少家长观望了两年,发现孩子迟迟没动静,这才采取措施。但这时候可能已错过成长黄金期,骨龄偏大,长高空间快接近‘天花板’,所以如果能找到矮小症的病因,则有可能帮助孩子及时长高。当然有很多青少年只是正常偏矮,不属于疾病范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杜敏联教授表示。
她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的生长期是一个连续活动,不同的矮小人群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所以只有从小就重视孩子生长,了解其每个阶段横比、纵比的身高情况,才能尽可能察觉孩子是不是出现生长迟缓问题。
矮小症的发生,主因很可能是内分泌疾病所引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出现问题,既可能是先天原因,也可能是后天疾病损伤等,大病一场之后突然就停止分泌,不长个头了。”杜敏联教授说。此外,甲状腺功能不足、先天性遗传疾病等,都可能带来矮小症。
长高黄金时代一去不可追
杜敏联教授告诉记者,在身长体重都达不到正常标准的新生儿中,大约有10%~15%的孩子,将来会非常矮小。“有些家长对此有认识误区,认为出生时虽然轻一点小一点,但慢慢长大就会和同龄人一样,但最后却事与愿违。这种在医学上叫做‘不追赶’,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追回他父母给他应有的身高,这些现象在临床都比较常见。”她表示,对于这类出生时偏轻偏小的孩子,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应给予更多关注,发现异常应到专科就医检查。
此外,杜敏联教授特别向记者说明,与以上“先天不足”者不同,还有一类矮小症患者更“冤”,纯属“后天人为”导致。“这些婴幼儿在出生时身长体重完全达标,也没有先天性疾病,但在婴儿期喂养不好,或曾在婴儿期体弱多病,结果导致长大后身材矮小。”她说。
“要知道,人的身高在婴儿期是生长最快的,1~3个月大的时候,每个月能长3厘米;3~6个月大时,每个月能长2厘米。以后的任何时间段都不可能再达到这样的生长速度。如此黄金期如果把身高给丢了,你说冤不冤?”她表示,对于这类情况的患儿,即使之后营养跟上了,但前面丢了就丢了,永远补不回飞速的生长阶段。“临床对于这类患者的干预往往是最难的。”她说。
${FDPageBreak}
生长激素缺乏2岁就该治疗
对于真正的生长激素缺乏症者而言,马华梅教授表示,只要这类孩子满两岁,可以接受生长激素调控,此时就应开展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来说,只要孩子骨龄还未成年,就还有生长空间,打生长激素就会有效,但前提是他是严格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病人,而不是正常偏矮的人群。”她说。
马华梅教授解释,生长空间通常是指孩子的骨龄在15岁以下、年生长速度2厘米以上,此阶段属于治疗有效阶段。如果已经成年定型、骨头关节趋于闭合,此时展开治疗已无助于长高。她告诉记者,其实生长激素缺乏症不仅仅带来矮的问题,由于本身生长激素不够,实际上患儿通常还会有其他方面如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甚至对患儿血管功能的正常维持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患儿诊断明确,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帮助他回到正常生长的轨道上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两三岁可以开始治疗,却拖延到五六岁才进行,等于白白耽误了两年。”她说。
常见错误:
辅食添加迟,给宝宝煲汤
“老广最常犯的喂养错误,就是给婴儿煲汤以及糊状食品添加过迟。”杜敏联教授表示,非常多家长觉得在喝奶之余,孩子也可以进食一点有营养的老火靓汤,实际上没任何必要。
“临床常见到不少瘦弱的幼儿,一问家长,都说每天喂了肉,但一看就是明显营养不良的样子,最后才知道,原来喂的都是肉汤、肉粥。我直接告诉父母,你们做的不是肉汤、肉粥,而是肉味汤、肉味粥,仅仅把肉当味精而已。因为肉类里的营养成分,像氨基酸等,只有5%能溶解在汤水里,有多少营养能被孩子吸收?”她表示。
专家介绍,糊状食品添加延迟也是一大常见问题。“婴儿到第四个月就要开始添加糊状食品,很多老人朴素地以为这样做仅仅为了耐饥、可以少喝牛奶,其实远不是这么简单。婴幼儿要想顺利地从吸收液体食物过渡到进食成人的固体饮食,中间‘过渡者’糊状食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孩子逐渐完成摄取食物形态的转型,可以训练孩子的吞咽、咀嚼能力,但很多家长却不重视这个问题。”她表示,添加辅食越迟,孩子就越难掌握咀嚼和吞咽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幼儿园孩童连吃条菠菜都会梗到喉咙的原因。
此外,糊状食品不加,各种辅食跟不上,孩子的身体营养需求也就肯定满足不了。“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的配方奶什么营养都有,但其实在经典的儿童喂养方法里,我们建议每天喝奶不超过600~700毫升,不够的部分就应添加糊状食品。”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