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更要注重膳食平衡,食物多样,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应达到膳食总能量一半以上,成年人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发表研究论文及专著等110余篇部,在国内外均有较深影响。在营养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春节期间,婚庆喜筵、家人团圆、朋友聚会都免不了吃大餐,一连几天吃下来很容易诱发“美味综合征”,此时更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葛可佑教授指出,春节期间更要注重膳食平衡,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应达到膳食总能量一半以上,成年人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

  美味过量引起综合征

  葛教授指出,近20年,我国居民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大幅增长,膳食脂肪能量增长一倍,已经超出合理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脂肪能量不能超过人体膳食总能量的30%,超过这一标准就会导致慢性病高发。我国城市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超过合理水平,一些大城市人口平均脂肪能量已超过膳食总能量的40%,直接导致人体肥胖率快速上升,而肥胖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基础性病因。

  逢年过节,常见有些人突然出现头晕脑涨、眼球突出、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心动过速、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等症状,这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病”,是因食用美味过量而引起的“美味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大幅增高。预防节日“美味综合征”关键是防止暴饮暴食,对美味佳肴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以防增加胃肠负担,诱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胆囊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有些要少吃有些要多吃

  春节期间,由于荤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人们进餐时应控制荤菜类的摄入量,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摄入125至225克。猪肉脂肪含量占30%以上,为牛、羊肉的两三倍,要尽量少吃;内脏口味虽美,但胆固醇含量较高,更应少吃;鱼、虾、蚌、贝等水产品含脂肪低,而富含优质蛋白质,可适量多吃一些。

  葛可佑教授表示,粗纤维食物属于“多渣食品”,人们多吃这类食物能消除动物类高脂肪食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谷类可提供足够能量,并避免摄取过多脂肪,有利于预防慢性病,尤其粗细搭配有助于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主食摄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人每天食用85克的全谷物食品能减少若干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有利于控制体重。每人每天应吃100至200克水果和300至500克蔬菜。特别是深色绿叶蔬菜营养素密度更高,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成分,最好能占到所食蔬菜数量的一半。尽可能多吃菠菜、小白菜、莜麦菜等绿叶蔬菜,红辣椒、胡萝卜、番茄等红色蔬菜,以及土豆、南瓜、红薯等黄色蔬菜。

  他进一步分析说,谷物是酸性食品,而蔬菜则是碱性食品,很多人认为多吃酸性食品容易使人体血液酸碱度失衡,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的说法是错误的。人的体质根本不分酸性和碱性,也不分偏酸性或偏碱性。人的身体一定是呈弱碱性状态,PH值一定是在7.4左右,如果PH值太高或太低都说明这个人已经生病了。人体血液有自动维持酸碱度的功能,人体的呼吸、肾脏功能都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因此,人体本身就可以对酸碱度做自我调节。即使是一些有明显偏食倾向的人,也不会影响到体质的酸碱度,酸性食品并非就是“万恶之源”。

  “吃盐过多可导致高血压,并影响肾脏健康。”葛可佑表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高达12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摄入量仅为每人每天5克。春节期间副食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更多,然后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更高,这不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压。而钾是钠的克星,它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钠,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蔬菜含钾量较高。豆制品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却远远低于鱼、肉、蛋、奶等动物类食物,最好每天适量吃一些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