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不科学等诸多因素,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大增,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而公众及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应有的认知,尤其害怕胰岛素治疗上瘾、低血糖等问题而不敢接受此种有效的治疗。为让更多的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正确治疗信息,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驿教授。他指出,医生会根据病情处方胰岛素,尤其是长效胰岛素,应选用有效作用达24小时,且平稳降糖,并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的胰岛素。

   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为了让广大患者更多地了解胰岛素,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夕,曾龙驿教授对此作了科普式的讲解。


哪些人需要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当2型糖尿病伴有以下情况时同样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简单讲就是HbA1c>7%。
    曾龙驿教授说,由于血糖值分空腹和非空腹两种标准,不便于患者自行掌握,糖化血红蛋白更直接能说明患者血糖控制状态,该化验值反应过去2~3个月平均的血糖水平,可评估较长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决定是否更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建议患者每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检验。


    由于禁忌症限制不能口服降糖药的;
    伴有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疾病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二是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血糖控制的要求也更严格。
     怀孕: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危害胎儿的健康,因此,糖尿病妇女在怀孕前及妊娠过程中,建议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治疗。
     胰腺严重损害:一些患者因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胰腺炎、胰腺创伤,或因胰腺的肿瘤切除胰腺使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胰岛受到损害)而导致胰岛素的严重缺乏,这样的患者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什么是理想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即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例如来得时,它具备了有效时间长、无明显峰值、均衡地释放药物等特点,低血糖的风险较少,其疗效剂量比显著优于现有的或即将上市的胰岛素产品,故适合理性化的治疗,患者能在家自由掌握注射时间。
  曾龙驿教授提醒:这个自由度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如你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将注射时间定在睡前,那每天基本都在睡前注射便可。


 低血糖可能的诱因及其对策
曾龙驿教授指出,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始终存在着低血糖与高血糖这对矛盾。糖尿病是以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低血糖则相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的症候群。很多糖尿病患者过分的注意低血糖的后果,因为与血糖高引起的隐蔽性症状相比低血糖的不适症状和不良后果更直接,反映更快,更可引起患者的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甚至是医生控制血糖的信心。据统计,有高达19.2%的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而放弃达标,宁可使血糖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实在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事件原因很多,不一定单单是使用药物所为,简单列举如下: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使用不当(包括过量)
对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对策: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
对策: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对策: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中国只有10%~20%,并不是说中国的糖尿病人不需要用胰岛素,而是因为中国人对胰岛素的误解太深,而且中国的糖尿病教育工作仍做得远远不够。此外与全民文化素质也有很大关系。

在曾龙驿教授的门诊病人中,作胰岛素治疗的占了30%;住院病人则达到80%-90%。虽然这一比例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已是一个进步了。他表示,会继续向病人宣传胰岛素治疗的好处,减少病人的误解,使治疗更科学更有利于康复。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