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不到一个月,连续发生的南平、合浦两起伤童事件让家长们心有余悸。孩子成了最让人揪心的受害者。

  近期,这两起事件也成为网络上谈论的焦点之一,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此前的每个清晨,孩子们醒了,我们还睡着,现在孩子们睡去了,我们还不该醒来么?当一个魔鬼在学校门前掏出砍刀,谁该冲上来?”这代表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强烈呼唤。

  这两起事件仅仅是校园伤害的一个方面,在校园中还可能隐藏着以下几种威胁。校园安全紧急预案包括十大伤害:一是水火安全,二是地震,三是中毒,四是流行病,五是意外伤害,六是自杀,七是刑事案件,八是治安案件,九是走失,十是交通事故。夏季是暴力犯罪的高峰时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校园内外、居民小区,孩子都可能遭受犯罪侵害。

  为何犯罪分子屡屡向无辜的孩子痛下黑手?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教授指出,校园安保工作亟待加强。除了精神疾病患者之外,不少犯罪分子,例如南平案中的犯罪分子是因为自觉受到不公平待遇,自尊遭到极大挫伤,他要报复社会,就选择了学校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又属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作为攻击对象,这样容易得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我国安全教育滞后,校园安保工作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事实上,我国从2004年10月开始,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起草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对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自救和自护的安全教育。但学校、家庭对这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导致孩子安全防范知识几乎空白。许多学校还存在重善后,轻预防的校园安全观。甚至有些校长表示,他们最想听的不是如何防范犯罪,而是出事后如何把责任分清。

  谁来保证孩子的校园安全呢?在罗大华看来,这应该形成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和家庭等几方联动。校园安全关键是做好交接工作,例如,学校可以给家长发证,每天凭证领孩子回家。学校可以增派没有课的老师到校门口执勤,学校保安要配备便于携带的安保器材。管片民警要到学校门口重点进行巡逻。王大伟也提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该多教孩子自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