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青海省玉树县极少有狂犬病发病报告。但在目前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特殊情况下,应高度警惕狂犬病发生,并应从速开展狂犬病免疫接种。” 4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永振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如上呼吁。

  据介绍,狂犬病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包括蝙蝠类都能感染,而野生动物可长期隐匿病毒,是自然界中传播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狗、猫、猪、牛、马等家养动物及狼、狐、貂、臭鼬、豺等野生动物全能感染携带并传播狂犬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被染疫犬咬伤后,患狂犬病的几率为33%—35%。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张永振指出,狂犬病的发生与人和犬的密集程度相关。由于地广人稀,通常情况下,狂犬病在我国西北地区非常罕见。因地震因素,目前玉树灾区局部地区人群密度提高,流浪犬大量增加,人犬密切接触增多,伤人的几率必然增多。同时,大量救援人员进入灾区,犬类对生人的攻击性更强。此外,灾后食物短缺,犬类为争抢食物会更频繁地相互撕咬,使病毒在家养犬间的传播几率增高,将更多地殃及人类。另一方面,地震过后,会有更多家犬与野生动物混居在一起,从野生动物中染上狂犬病毒的几率加大,使得狂犬病毒在犬类中的流行强度增加。人类对狂犬病均没有自然免疫力。人患狂犬病,大多是被唾液中含有狂犬病毒的犬咬伤所致。人体皮肤破损处,被染疫犬舔一下也很危险。

  张永振提示,防控狂犬病应该作为当前灾区卫生防疫一项重要任务。要紧急调运狂犬病疫苗到灾区。不仅要保证犬伤后有疫苗接种,而且对儿童、外来救援者等重点人群还应进行暴露前的预防接种。

  张永振说,尽管地震破坏了当地预防接种的冷链设备,但青海玉树灾区的高寒气候为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狂犬病疫苗储存条件温度要求在4度左右。

  张永振还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灾区流浪犬的管理,对于伤人的流浪犬采取必要的扑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