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还是不活”,每一个饱受折磨的绝症患者,恐怕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英国病人黛比·珀迪给出的答案是:去瑞士实施安乐死。可是按照英国法律,辅助自杀是一种犯罪。而对于丧失行为能力的珀迪来说,没有丈夫的协助,她根本无法实现体面的死亡。

    为了让丈夫在自己死后免于起诉,珀迪把政府告上法庭,希望能修改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死亡权利。

    把政府告上法庭 

    黛比·珀迪1995年确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古巴爵士乐小提琴演奏家奥马尔·蓬特。

    “他不会讲英语,我不懂西班牙语,”珀迪回忆道,“但我们有爵士乐,还有一本字典。”

    当珀迪接到诊断书时,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西班牙语‘多发性硬化症’该怎么说?”

    从此,他们不断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珀迪不断恶化的身体状况。开始,珀迪需要一个拐杖帮助行走;后来,她换了一个手动轮椅;再后来,她不得不使用电动轮椅。他们把玻璃杯换成塑料杯,在家里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以及一个升降装置,帮助珀迪上下床。

    今年,珀迪45岁,被病体折磨得痛苦不堪。她不想继续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计划到瑞士一家辅助自杀的诊所,喝下一杯调有致命毒药的鸡尾酒,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她必须在没有丈夫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这最后的旅程,因为依照英国法律,辅助他人自杀属于违法行为,哪怕是帮助自杀者预定酒店,或者推着轮椅上飞机。

    “奥马尔已经做好进监狱的准备,因为他爱我,尊重我的选择。可我不想让他进监狱,因为我也爱他,”珀迪说,“我甚至不想让他遭警察盘问。”

    于是,她开始了“维权”之路,将政府告上法庭,希望警方能向她做出保证,如果奥马尔帮助她去瑞士自杀,将不会受到起诉。

    2月底,她的诉求遭驳回。高等法院3名法官组成的专门小组裁定,虽然他们十分同情珀迪,但不可能更改法律。

    目前,珀迪正考虑是否向英国国会上议院提起上诉,或者游说立法机构制定新的相关法律。

${FDPageBreak}

 

     现行法律如虚设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瑞士、荷兰、美国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等,允许辅助自杀。

    近年来,约有100名英国公民前往瑞士苏黎世一家名叫“尊严”的诊所实施安乐死。至今,尚无一名辅助自杀者返回英国后遭起诉,但他们都多次遭警察盘问,并需等待数月,才被法院告知免于起诉。

    去年底,英国检察官柯尔·斯塔摩尔宣布,他不会起诉来自伍斯特的詹姆斯夫妇。他们去年9月送23岁的瘫痪儿子到“尊严”诊所实现自杀心愿。

    詹姆斯夫妇的儿子丹尼尔上大学时是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2007年在一次比赛中受伤,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他曾3次企图自杀,多次向医生坦承但求一死。他在给“尊严”诊所的信中写道:“没有哪一天不是这样度过:我希望这是我的最后一天。”

    詹姆斯夫妇曾一再恳求儿子三思,但见丹尼尔去意已决,于是决定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

    检察官斯塔摩尔表示,尽管有足够证据可以起诉詹姆斯夫妇,但这样做“有违公众意愿”。他也不准备起诉那些帮助詹姆斯一家安排行程的朋友。

    一个名叫“体面死亡”的游说组织发言人乔·卡特莱特说,现行法律难以发挥作用,“人们被迫到国外去实施安乐死,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FDPageBreak}

 

    死亡实录惹争议

    詹姆斯夫妇的案件刚刚平息,另一桩关于安乐死的新闻在英国掀起更大波澜。

    英国天空电视台去年12月9日晚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大学教授克雷格·尤尔特实施安乐死的纪录片《死亡的权利》。

    片中,59岁的尤尔特清晰地说明了他选择安乐死的原因,称自己的身体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我厌倦了疾病的折磨,但我没有厌倦生命。我仍然热爱生活,希望生命可以延续,”他说,“但现实是生命无法延续。如果我选择生命,也就是选择承受痛苦。”

    他对相濡以沫37载的妻子玛丽说:“亲爱的,我是多么爱你。”玛丽则饱含深情地祝福:“祝你一路平安,我们还会相见。”

    随后,尤尔特用牙齿按下关闭呼吸器的按钮,喝下致命药剂,在他自己选择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乐曲中安然逝去。

    纪录片由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加拿大纪录片导演约翰·扎利斯基拍摄于2006年9月,记录了尤尔特夫妇在英国家中做准备、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的全过程。这是英国电视台首次播出安乐死实况。

    纪录片播放之后,引起热烈讨论。许多推崇珍爱生命的组织和团体将这种做法视为给安乐死做广告,将错误地增长英国对“辅助自杀”的需求。

    玛丽向英国媒体解释了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丈夫离世过程的原因。“对于我丈夫克雷格,让摄影机记录他在苏黎世的最后时刻,是诚实地面对生命的终结,”她说,“纪录片是对我丈夫的一种纪念。如果它能打破人们对死亡的禁忌,那么克雷格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FDPageBreak}

 

    我的生命我做主

    如今,珀迪的一纸诉状,再次引爆英国社会对辅助自杀现行法律规定的拷问。

    近日,珀迪在位于布拉德福德的家中接受了《国际先驱论坛报》采访。镜头前的她,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两手抑制不住地颤抖,两脚严重肿胀,你很难相信她是一个病人。她看上去是那样快乐。

    她和记者聊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聊陌生人如何给予她帮助。她谈到早年生机勃勃的冒险经历,如去奥斯陆和休斯顿远足。她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种种职业,如在日本俱乐部跳舞,在香港为8至12岁的孩子策划道路安全项目,在新加坡经营蓬特的乐队。正是在那儿,两人擦出了火花。

    她不想谈死亡,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她患的是原发性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症,这意味着她的身体状况必定不断恶化。她现在已经拿不动刀和笔,两年来从未上过自家的二楼,生活无法自理。

    现年47岁的丈夫蓬特说:“黛比是我的女人,我选择她做我的妻子。她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健的女人,后来开始使用拐杖,再后来不得不坐轮椅,我见证了整个过程。如今,她依然口齿清楚,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她并不想死。”

    蓬特也不希望珀迪死去,但他说:“我爱这个女人,我不想看到她饱受折磨。无论如何,她希望把握自己的生命,做出自己的决定。”

    珀迪正在为自己的“死亡之旅”做准备。她筹集了6000美元旅费,通知医生她随时可能需要一份医疗记录,并且开始计划行程。“我不想自杀,”她说,“我不想早早去瑞士结束我的生命,但我必须做好准备。”

    她说,当她20岁时,认为轮椅生活十分可怕,因为求人帮忙让她感到窘迫。可如今,她的想法变了,“让一个陌生人把我从浴室中抱出来,并不丢人。真正没有尊严的是让一个陌生人对我说:你无法控制你自己的生命。”(唐昀)  

${FDPageBreak}

  

    相关链接:关于安乐死的法律规定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

    目前,只有日本、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和美国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通过了安乐死法案。

    实施安乐死有严格的规定。以美国华盛顿州为例,规定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如果剩下的时间不到6个月,可以要求医生对其实施安乐死;要求安乐死的病人必须年满18岁,有行为能力并是该州居民;病人必须提出两次口头申请,间隔15天,并在有两名见证人的情况下提出书面申请,其中一名见证人不能是病人的亲属、继承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或与申请者所住医院相关的人;开致命性处方或实施安乐死的医生必须向州卫生部门提交记录复印件,州卫生部门就法律的实施情况撰写年度报告。

    英国1961年通过《自杀法》,不再将尝试自杀视作一种犯罪,但将协助自杀视作一种犯罪,最长刑期可判14年。根据《自杀法》条文的解释,“辅助、教唆、建议或促成自杀或尝试自杀”是一种犯罪行为。

    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我国至今尚未为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