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冬天,海扶团队(重庆医科大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研究人员)不分昼夜的做着实验,从离体动物、活体动物到人体标本,验证着仿佛永远也验证不完的数据。
    那是一个异常寒冷的早晨,动物实验室研究团队的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在简短的早会之后开始了这一天不知道啥时候能结束的实验工作,老搭当小胡和小杜在默契地完成了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后,抬着背筐到动物房领实验动物——香猪。
    来到动物房饲养员赵师傅的房间,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幼小的孩子蜷在墙边沙发上颤抖的身影!他的头发和身上单薄的外套早已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身上,映出瘦小的身躯。双手紧紧抱住下肢,脸上的眉毛、鼻子、小嘴几乎因痛苦而皱成一团,额头、鼻尖也凝着一层薄薄的细汗。似乎感觉到眼前的阴影,孩子抬头望了他们一眼,那清澈中饱含痛苦的眼神让所有人的心像被铁锤重重一击,似是又一阵剧痛袭来,幼小的身体又陷入与病痛的搏斗之中。压抑的呻吟和着门外滴答的雨声,每一声,他的身子更加颤抖;每一声,他的小脸皱得更紧。一声、一声,敲打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他们看到孩子这样痛苦,心生不忍,便询问赵师傅怎么回事。赵师傅告诉他们,这个娃儿是他乡下老家邻居家的孩子何开华。一个月前突然感觉腿痛,还肿了一个包,等了十几天,包始终没消,孩子也越来越痛。吃了几副中药也始终不好,他们听了老赵的话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看,一查,才发现是骨肿瘤。医生说这病不好治呀,发现得也晚,要截肢,还要做化疗,而且转移的可能性很高。他爸妈都是乡下人,哪里有钱这样折腾呀!再说就算治好了也是个残废。
    老赵说到这里,一声叹气,双手握紧继续说到:“你们看这个娃儿才8岁大啊,医院放弃啦,他的妈、老汉也都已经在准备生第二胎了!可怜了这么懂事的娃儿!”
    看到蜷缩着的孩子,又一阵心疼涌上了他们的心头。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的天使,这个幼小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把这个世界看够,为什么上天就要如此残忍地把他收回去,还让他走得如此痛苦?
    突然,像有什么闪过他们的脑海!骨肿瘤?!!我们不是做过很多离体骨肿瘤的模拟试验吗?那么活体呢?活体是不是也能达到试验的效果呢?既然医院的外科技术无计可施,那能不能用我们的办法试试呢? 
    他们猛地又想到,HIFU技术还处在离体和动物实验阶段,目前HIFU治疗的,都是一些动物和已经由外科手术切下来的离体肿瘤,从未治疗过活人!一项医疗技术,要上临床试验,要经过多少基础研究,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呀,一旦出了任何事故,孩子的命保不住,不但白白赔上孩子剩下的几个月,整个团队,也可能再也不能行医救人了!
    在忙碌的实验之余,他们脑海里面想的不是今天试验的分析结果,也不是明天试验的内容,是那个才8岁大的孩子蜷缩在沙发上痛苦呻吟的情景。他不是没有见过病人的痛苦,也不是没有见过儿童遭受死亡的袭击。一个8岁大的孩子即将面对死亡,离开人世,虽令人惋惜,心痛,却也不至于让他一夜难眠。是什么如此困扰他?
    当王智彪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什么也没说,他火线速来到孩子跟前,详细查看了解病情。想到前不久李岚清副总理来重庆视察工作时,总理积极地表示希望HIFU治疗这样的好设备能尽快用于临床的鞭策。就在这时候,多年的临床医师经验告诉他,如果做,整个团队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大,也未必是他们能承担的,一旦失败,课题可能被停止,也许这些年做的努力和心血全都会付之一炬,这可是赔上整个团队的事啊!
    当回想起这个被肿瘤折磨得已是骨瘦如柴的年幼生命时,多年的医者之心如潮水般涌来,病人痛,便是我们的痛啊!王老师再也没有犹豫,当即决定——做!我们相信HIFU技术,相信我们这些年日以继夜的基础研究,我们更不能放弃挽回这个孩子生命的机会!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实验小组更加拼命地做模拟相关实验,不分白天黑夜。医学实验人员从农贸市场买了几十根猪脚回来做模拟治疗,不断地尝试各种治疗参数。工程人员反复调制治疗设备、监控设备的性能。他们务求达到最好、最稳定、最安全的治疗技术和效果。
    当整个团队一致认为治疗参数和设备等均达到最稳定、可靠的状态时,王智彪老师开始请各科临床医师进行案列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一次讨论,史无前例地汇集了重医附一院和附二院包括肿瘤科、骨科、儿科、麻醉科、ICU、心内科等等众多相关专科最权威的专家。经过各科专家分别从专科角度讨论汇总后得到的意见是——尚未进入临床的HIFU技术治疗风险过大,当时的一位老专家告诫王智彪——你们知不知道这个事情搞得不好是要坐牢的!!
    “搞得不好是要坐牢的!!”这句话又重重地打击了海扶团队的信心。然而,HIFU设备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种出口各国、领先世界的辉煌局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次在海扶危难之际,总有那么一双贵人的手出现,为海扶点燃星星之火,撑托出一片天。
    当时重医附二院的贺正才院长了解到海扶遇到的这个情况后,一向支持HIFU技术研发的他再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并当着大家的面,拍着胸脯说:“有什么责任,我扛下来!”当时的贺院长或许没有想到,如果没有当初他的一句话,海扶之路或许还遥遥无期,哪里来的出口发达国家,哪里来的世界领先!
    自此,附一院和附二院的各科专家再次聚在一起激烈地展开了大大小小、不下5次的讨论,他们巨细无遗地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突发事件,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后,开始了小开华的治疗。此时,离第一次见到小开华,已经过了一周了。小开华骨肿瘤治疗的开始,拉开了HIFU技术临床应用的序幕。从此,小开华的生命也和海扶团队的每个人紧紧地系到了一起。
    手术那天天空晴朗,小开华躺在治疗床上,双眼望着窗外的蓝天,等待治疗。手术当天,白晋阿姨始终陪伴在他身旁,答应他一刻也不离开,他问:“白阿姨,我睡醒了腿就不痛了么?”,白老师微笑告诉他:“恩,开华乖,睡醒了,就好了。” 
    进针,推药,麻醉,小开华意识渐渐模糊。幼小的他也许还不知道什么叫生的希望,不明白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希望醒来以后自己可以不那么疼痛。
    定位,定量,治疗,海扶医师们一个个打起十二分精神,他们不确定能否从死神手里抢回这年幼的生命,没有人敢保证什么。 
    紧张、漫长的2个小时后,来自重医附一院和附二院的肿瘤科、骨科、儿科、麻醉科、ICU、心内科等专家仔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每项生命体征。治疗室楼下,停好的是时刻待命的救护车。
    治疗结束,小开华一切情况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从术后影像检测评估来看,治疗效果良好。
    一个月过去了,小开华不会老是叫疼了,见到海扶团队的叔叔阿姨们,也会笑了。
    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小开华没再喊过痛。
    半年过去了,小开华已经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处走了,海扶的叔叔阿姨去看他,他还会调皮撒娇呢……

${FDPageBreak}

链接
    何为聚焦超声治疗肿瘤
    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手术和放化疗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患者和医学界都在呼唤真正无副作用并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出现。由于超声波本身具有的组织穿透性和能量沉积性及在无创诊断方面的成功应用,对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入空前热潮。  
    2004年2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将“超声治疗肿瘤”列为全球科技的重要前沿问题,2009年1月英国将HIFU技术列为最有前景的十大发明之一;作为无创技术的代表,HIFU技术引起世人瞩目。
    现在,HIFU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治疗肿瘤,更扩展到了很多非肿瘤疾病,如妇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等。2005年,《Nature》杂志公布了超声治疗可应用的领域,为行业发展展现出更广阔的空间。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