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立冬还有4天时间,始于上周末的一场寒流,已经让大连人提前感受到了冬的寒意。昨日,记者采访时发现,在采暖期来临前,电暖气、空调、暖手宝、热水袋、热脚垫……几乎所有与取暖相关的设备一下子涌进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市民们集中外力取暖的做法却引起了中医专家们的警惕:过度依赖采暖设备,放弃自身对寒冷的主动抵御,会造成人体抗寒能力下降。其实,身体素质好的市民,可以通过适当耐寒锻炼来提高身体抗寒能力,这样才能逐渐适应寒冷保证过冬。

  现场探访商场:电热器销量井喷

  医院:寒冷病患者激增昨日,沃尔玛超市奥林匹克店采暖设备区工作人员石女士告诉记者,上周日,她负责区域的采暖器销售量突然猛增,销售量能达到平时的10倍以上,而据她所知,热水袋、电热垫等产品更成为超市销售的热点。

  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医院里,因寒冷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并没有因为采暖设备普及而有所减少。“最近,因为寒冷造成的脑梗、脑血管疾病复发患者是平时的3倍以上。各类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成了来医院就诊的主力。”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脑外科主任邓东风告诉记者,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患者的年龄段明显降低,40多岁的中青年人正因缺乏锻炼,成为“寒冷病”的高发人群。医生

  说法正气内存邪不干正

  身体抗寒才是根本“农作物要想安全越冬,必须要经历一系列的抗寒锻炼。水果经过霜打,才可以将淀粉转化成糖,也因此格外甜美。动物和人也是一样,”邓东风告诉记者,西医认为,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皮层下丘脑,只有在气温变化的刺激下才能增强温度调节能力,为适应寒冷打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温稍有改变就过度依靠外部取暖,就是在主动制造这种恒温环境。“长期的恒温环境只能使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一旦受凉更易致病。”

  “同样,民间有秋冻之说,这也和中医提到的‘正气内存、邪不干正’相吻合。”大连市中医院副院长石志超告诉记者,只有主动提升体内正气,才能真正抵御外部寒冷,这是御寒的基础。

  “在一个温度略低的房间里,有的人觉得寒冷异常,有的人却可以安然处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耐寒能力有所不同。”石志超告诉记者,除了年老体弱以及慢性病和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人的耐寒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日常锻炼逐渐提高的。

  怎样才能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呢?首先,体质比较好的市民,可以进行逐渐冷适应。对于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的寒冷,不用过多依赖采暖设备,以稍有凉意为好。基础比较好的人,也可以用冷水洗脸、擦身,积极参加户外锻炼,让身体不停地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加速,身体产热量增加,进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据测定,经常在冬季有意识地进行锻炼的人,比一般人的抗寒能力要高10倍。“当然,在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和渐进两个原则。强冷空气不断入侵,气温聚降,气温变化幅度大时,要根据个人实际适当增添衣物。另外,身体素质差、有基础病以及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石志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