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琼+刘泉坤+晏玉奎

[关键词]脑梗死;癫痫;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3_0255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33据报道约3%~5%的卒中患者可以发生癫痫[1],既往有关脑卒中后癫痫的研究对象基本集中于所有类型的脑卒中患者,但脑血管病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且脑梗死继发性癫痫可成为不少患者首发或主要的临床表现。虽然脑电图(EEG)对诊断脑血管病无明显特异性,但它有着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能更早地反映脑功能状况的优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脑电图表现,进一步提高对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采取回顾性方法,收集2006至2012年就诊于本院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脑梗死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制定的标准,并经颅脑CT/MRI证实。癫痫的诊断参照最新(2012)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方案,排除发病前有癫痫病史以及可以诱发癫痫样发作的疾病状态如睡眠剥夺、高热、长期酗酒戒断,全身性疾病如低血糖、严重电解质紊乱、恶性病变、进行性或变性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共收集86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48~87(58.7±13.8)岁。依首次发作出现的时间,脑梗死继发癫痫分早发性癫痫(起病2周内的癫痫发作)与晚发性癫痫(起病2周后的癫痫发作)。

1.2方法:EEG检查应用上海诺诚公司NATION71282WH无线蓝牙动态视频脑电图进行脑电监护,时间常数0.3,高频滤波30Hz,电极放置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法放置盘状电极,选择中央中放置参考电极,全部患者均在清醒、闭眼状态下进行EEG检查,单、双极导联记录。凡合作者均进行睁、闭眼和3分钟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记录时间不少于20分钟,部分患者根据需要适当延长脑电监测时间。EEG分析根据黄远桂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分为6级:正常范围、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局灶性异常。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s)表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梗死继发癫痫的EEG结果:所有患者均行EEG检查(86例),脑电背景正常或边缘状态8例,异常78例(90.7%),轻度异常为7例(8.1%),明显异常71例(82.6%)。脑电背景大致正常伴局灶慢波者46例(53.5%),有“癫痫样放电”异常者40例(46.5%)。脑电背景广泛异常25例(29.1%),主要表现背景明显慢化,其中有“癫痫样放电”异常者为10例(11.6%)。

2.2癫痫发作类型、时相与EEG异常的关系:8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局部性发作为65.1%(56/86),继发全面发作为34.9%(30/86)。发现早发性癫痫EEG多表现为背景广泛异常,即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伴或不伴局灶慢活动,早期发作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4.1%(7/29),癫痫发作以继发全面发作多见;而晚发性癫痫EEG多表现为局灶性慢波,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75.4%(43/57),且以局部性发作多见。(χ2=8.34,P<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一般要24~72h梗死灶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后,CT图像才能表现为急性梗死灶,然而在梗死发生24h内,虽无明显能被CT所监测的形态学改变,但脑生理功能已经有损害,此时EEG检查已能在梗死区内出现异常改变,因此脑电图对脑缺血的反应甚为敏感,某种程度上脑电图检查可以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损害的程度,当老年患者以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时,需要警惕脑卒中可能,应该常规行EEG及头颅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总体来说,脑电图背景基本波型的慢化程度代表着脑组织损害的进程,慢波周期越长,波幅越低,提示脑部病变越重。有报道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EEG的背景活动以30~50μV,7~8Hz慢频率为主,混有较多不规则的θ、δ波,呈阵发出现,呈弥漫或局限性一侧,双侧多不对称,而3个月后复查脑电图基本表现为各导联可见低至中幅8~10Hzα节律为主[2],但是该研究并没有区分癫痫发作时相的不同,其背景活动有何不同,De Reuck等[3]进一步分析110例缺血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并以275例无癫痫发作的患者作为对照,发现早发性癫痫背景波弥漫性广泛慢化高达21.7%,而晚发性癫痫只有5.1%,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造成这样的现象可能为脑梗死急性期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引起钠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内,改变了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出现早期癫痫发作患者EEG背景多为广泛异常,即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伴或不伴局灶慢活动。

EEG是癫痫诊断和分型必不可少的依据,对预测癫痫发作是否发生和病情变化有着重要价值,脑梗死后早期癫痫发作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本组仅仅发现为24.1%,晚发性癫痫高达75.4%。李振光等[4]回顾分析癫痫病程在5~168天的卒中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查发现有高达85%的患者可以有“癫痫波样”发放。Mecarelli等[5]分析了卒中单元内23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小时内的EEG连续检测结果,发现只有10%的患者有局灶性癫痫样波发放,有6%的患者出现持续周期性一侧痫样电发放活动(PLEDs)。张晖等[6]对102例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分析,有近40%的患者出现各种类型“癫痫波样”发放,但该回顾性研究未区分癫痫发作的时间以及未分类不同类型卒中的情况。因此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可能与选择EEG检查的时机、检查手段、以及描记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早发性癫痫以继发全身性发作多见,而晚发性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多见,这基本和其他报道类似,可能与脑早期缺血缺氧后出现水肿,容易引起脑电的泛化有关,而2周后的癫痫发作患者,其脑组织基本形成纤维修复状态,脑电异常发放也容易局限和被捕获。

皮层的额、颞、顶叶单个或多个刺激性病灶都可以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的发生,因此,病灶主要位于或靠近皮层者,发生癫痫的概率高,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发作的起源部位可以基本明确卒中后癫痫与卒中部位关系,但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很难反映病灶的真实起源,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位于额、颞及顶叶皮层病变者其痫样放电易于检测呈阳性,皮质下等深部病变痫样放电检测的阳性率偏低[7]。同样,本研究发现位于脑叶梗死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0.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为62.3%,而位于皮质下者异常检出率为88.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只有22.2%。

综上所述,EEG的改变能大致反映脑卒中后脑功能的变化,对于脑梗死患者应该综合脑电图和影像学结果,判断脑功能、早期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安俊,张新华.老年人癫痫与腔隙性脑梗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2):1005-1007.

[2]秦虹,罗勇,唐龙键.脑梗死继发癫痫28例脑电图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9):1141-1142.

[3]De Reuck J, Goethals M, Claeys I, et al. EEG findings after a cerebral territorial infarct inpatients who develop early_and late_onset seizures[J]. Eur Neurol,2006,55(4):209-213.

[4]李振光,田明琴,廖云龙,等.脑卒中后癫痫68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21(4):242-246.

[5]Mecarelli O, Pro S, Randi F, et al. EEG patterns and epileptic seizures in acute phase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1,31(2):191-198.

[6]张晖,刘国荣,庞江霞,等.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74-1076.

[7]李志伟,马正芳,周开秀,等.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3, 32(7):894.

(收稿日期:2013_11_19)

皮层的额、颞、顶叶单个或多个刺激性病灶都可以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的发生,因此,病灶主要位于或靠近皮层者,发生癫痫的概率高,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发作的起源部位可以基本明确卒中后癫痫与卒中部位关系,但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很难反映病灶的真实起源,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位于额、颞及顶叶皮层病变者其痫样放电易于检测呈阳性,皮质下等深部病变痫样放电检测的阳性率偏低[7]。同样,本研究发现位于脑叶梗死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0.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为62.3%,而位于皮质下者异常检出率为88.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只有22.2%。

综上所述,EEG的改变能大致反映脑卒中后脑功能的变化,对于脑梗死患者应该综合脑电图和影像学结果,判断脑功能、早期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安俊,张新华.老年人癫痫与腔隙性脑梗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2):1005-1007.

[2]秦虹,罗勇,唐龙键.脑梗死继发癫痫28例脑电图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9):1141-1142.

[3]De Reuck J, Goethals M, Claeys I, et al. EEG findings after a cerebral territorial infarct inpatients who develop early_and late_onset seizures[J]. Eur Neurol,2006,55(4):209-213.

[4]李振光,田明琴,廖云龙,等.脑卒中后癫痫68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21(4):242-246.

[5]Mecarelli O, Pro S, Randi F, et al. EEG patterns and epileptic seizures in acute phase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1,31(2):191-198.

[6]张晖,刘国荣,庞江霞,等.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74-1076.

[7]李志伟,马正芳,周开秀,等.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3, 32(7):894.

(收稿日期:2013_11_19)

皮层的额、颞、顶叶单个或多个刺激性病灶都可以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的发生,因此,病灶主要位于或靠近皮层者,发生癫痫的概率高,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发作的起源部位可以基本明确卒中后癫痫与卒中部位关系,但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很难反映病灶的真实起源,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位于额、颞及顶叶皮层病变者其痫样放电易于检测呈阳性,皮质下等深部病变痫样放电检测的阳性率偏低[7]。同样,本研究发现位于脑叶梗死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0.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为62.3%,而位于皮质下者异常检出率为88.9%,具有“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只有22.2%。

综上所述,EEG的改变能大致反映脑卒中后脑功能的变化,对于脑梗死患者应该综合脑电图和影像学结果,判断脑功能、早期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安俊,张新华.老年人癫痫与腔隙性脑梗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2):1005-1007.

[2]秦虹,罗勇,唐龙键.脑梗死继发癫痫28例脑电图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9):1141-1142.

[3]De Reuck J, Goethals M, Claeys I, et al. EEG findings after a cerebral territorial infarct inpatients who develop early_and late_onset seizures[J]. Eur Neurol,2006,55(4):209-213.

[4]李振光,田明琴,廖云龙,等.脑卒中后癫痫68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21(4):242-246.

[5]Mecarelli O, Pro S, Randi F, et al. EEG patterns and epileptic seizures in acute phase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1,31(2):191-198.

[6]张晖,刘国荣,庞江霞,等.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74-1076.

[7]李志伟,马正芳,周开秀,等.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3, 32(7):894.

(收稿日期:2013_11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