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亚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对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进行血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从我院神经科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有计划地开展血压管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 患者通过30天的管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90±1.89;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84±5.81。观察组具有较小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低,对照组具有较大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高。观察组患者早期恢复较为理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的管理非常重要,应敢于降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平稳、灵活降压。

【关键词】 急性期血压管理 脑出血 预后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其中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且疾病进展非常快,如何不能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期检测和早期治疗,避免疾病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在7天内可恢复到疾病发作之前的水平。 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压的增加是脑血流量减少的保护性反应,但高血压可以损害神经功能,这使得患者的短期预后不理想。本文从我院神经科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对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进行血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神经科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49-7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岁,上述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9例,伴有冠心病史的患者10例,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13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9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在48-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上述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9例,伴有冠心病史的患者10例,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13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9例。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将两组进行对比。

1.2 纳入病例标准

选取我院神经科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均在24h内,除了死亡患者例外,住院天数超过14天,所有参与的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委托书。

1.2.1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脑出血。

1.2.2患者均通过经头部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1.2.3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中风史或中风无明显后遗症。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不符合目标血压的患者,在24小时内和24小时后,使收缩压达到血压目标的血压水平,即SBP100-150mmHg。这一目标管理值是参考了《中国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 1修改稿)》,在这一意见的基础上,使收缩压力波动范围进一步缩小到100-150mmHg。对于本组急性脑出血患者,首先选择盐酸乌拉地尔针注射泵泵入或静脉输液泵。具体操作方法为: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针加入到生理盐水、5%或10%的葡萄糖等合适的液体中。加入100mg乌拉地尔针,之后用液进行稀释到50毫升。根据患者的血压来调节剂量和速度,可持续或间歇性给药。根据患者自主能力以及病人血压控制的情况,逐渐改为鼻饲依那普利片或口服,维持血压在管理目标水平。收缩压已低于目标值的患者给予提高下肢,调节水分,祛除诱因,应用升压药或补充血容量使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

1.3.2 对照组

在医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当血压高于200mmHg用静脉注射乌拉地尔输液针治疗,使得患者的血压可以降至200mmHg以下,及时停止用药,当收缩压在200mmHg~150mmHg时,颅内压不高,不用开展降低血压治疗。

2 结果

由表1可知,患者通过30天的管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90±1.89;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84±5.81。观察组具有较小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低,对照组具有较大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高。观察组患者早期恢复较为理想。

3 讨论

脑出血是目前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临床原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残疾率,占总卒中事件的20%。由于经济和体质原因,亚洲国家的人员发病率较高。在我国脑出血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20%-30%。据统计,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死亡率约为30%-40%。因此,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对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在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它也是能够开展干预的风险因素之一。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占总脑出血患者的60%-70%。高血压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可直接导致脑组织损害,造成血液灌注障碍,由颅内压增高,颅内血肿增大,临床死亡率增加。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已经开始意识到高血压是干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的血压管理,对患者短期预后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壓的科学有效管理仍存在很多争议。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只考虑病人治疗的质量,但不注意与患者的内心交流,容易导致患者不满意的情绪,并且造成患者产生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其健康知识的缺乏,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很难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健康知识交流,耐心向患者解释各种疾病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促进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从而促进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通过本文研究可知通过30天的管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90±1.89;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84±5.81。观察组具有较小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低,对照组具有较大的血压变异NIHSS评分高。观察组患者早期恢复较为理想。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的管理非常重要,应敢于降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平稳、灵活降压。

参考文献

[1]刘云海,奉俊敏,杨期东,等.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回顾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06):10-11

[2]李芳芳,罗丹,谢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2(16):34-34

[3]古豫.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