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摘 要】 目的:观察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59%远高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的80.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有效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用药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由于中耳积液后一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当咽鼓管由于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耳鼻喉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并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且伴有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部分患者摇头可听见水声,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等[2]。该疾病常见于儿童,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部分家长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才发现并就诊而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言语语言发育迟缓等。因此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有效可防止病情加重及病变,为此我们进行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达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两组基本资料为:对照组;52例,男性 29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8个月~32岁之间,平均年龄 12.5±2.1 岁;观察组;54例,男性 32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7个月~33岁之间,平均年龄 12.2±2.3岁。所有患者均经鼓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或声导抗测试及鼻咽部检查均得以确诊,两组患者无治疗用药禁忌特征并获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使用氨溴索口服液(规格为0.6%):在进餐时间服用,12岁以上患者按10ml/1次,2次/1d方法服用,6-12岁患者按5ml/1次,2~3次/1d方法服用,2-6岁患者按2.5ml/1次,3次/1d方法服用,2岁以下患者按2.5ml/1次,2次/1d方法服用;或使用2.5ml/1次,3次/1d方法服用胶囊(规格为30mg),在饭后口服,12岁以上患者按1粒/1次,3次/1d方法服用,12岁以下患者按1~2粒/1d方法服用。

1.2.2 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使用片剂(规格为0.75mg/片)采用口服方式,对12岁以上患者按0.75~6mg/1d剂量分2~4次服用,对12岁以下患者按0.5~0.75mg/1d维持剂量服用。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为评价指标内容。治疗效果评判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均提高 20 dB 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装,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均提高 10~20 dB 之间;无效: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纯音测听气导听力基本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当检验差异值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2.59%远高于对照组的80.77%,两组统计数据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而引起严重听力减退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长期鼓室置管可能遗留鼓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盐酸氨溴索具有粘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鼓室内部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可促进鼓室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呼吸液的分泌和纤毛运动等,经口服后迅速被吸收,约1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并从血液向组织迅速向肺、肝、肾等分布较多,血清半衰期约7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0%。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单独使用盐酸氨溴索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可达80.77%。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在本次研究中为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情况,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类激素,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临床使用较广泛。其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并可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份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该药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min,组织T1/2为3d。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联合使用两种药物治疗后有效率达92.59%,并且显效例数达37例(68.52%),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患者。充分说明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显著性。对12岁以下儿童使用时须严加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时,应使用短效或中效制剂,避免使用长效地塞米松制剂。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联合用药并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情况,说明方法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智量, 屈季宁. 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 医学研究杂志, 2015, 44(03):107-110。

[2] 侯森, 杨海珍. 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 19(2):132-134。

[3] 刘永刚.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