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中和抗体试验在麻疹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麻疹抗体检测中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治疗标准,然后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试剂盒对300份麻疹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抗体活性值与中和抗体试验的滴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两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在检测滴度麻疹抗体时出现假阴性的几率较高,检测高滴度麻疹抗体时,两种方法敏感性接近,可用于麻疹人群的抗体水平检测。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中和抗体试验 麻疹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专业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体分子之间的共价结合,将已知的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的表面,使得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清理掉[1]。而中和抗体试验则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之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但由于需要组织培养,耗时费力而受到限制[2]。本文用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检测300份麻疹疫苗免疫前患者血清中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而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未患过麻疹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年龄阶段分别为3、5、7、8、9月龄,每组60例,3、5、7、8月龄的患者均未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治疗,9月龄的患者是指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后一个月的患者。

1.2 检测方法

1.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与抗体的检测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试剂盒按照操作说明对抗体进行检测,血清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后与之发生反应,以200IU/L位判断标准,≥200IU/L为阳性,<200IU/L则为阴性,本次试验过程中同时设置空白、阳性和阴性对照。

1.2.2 中和抗体的检测

将准备检测的55℃血清在30分钟内进行灭活,稀释比例从1:2到1:1024,在96孔细胞版中,25各稀释度血清分别与25麻疹病毒液进行混合,在37℃中中和1个小时,然后将100的细胞放置在同等温度、且浓度为5%的二氧化碳中进行培养,观察时间为一周左右,观察内容主要为细胞产生病变的程度,至一周半时可停止观察,此时对其中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如果抗体滴度在1:2以上时,则显示为阳性,要确保每次试验都能做到阳性、阴性血清对照和病毒滴度回滴,确定攻击病毒的范围为32-320TCID50。

1.3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与中和试验抗体的结果比较采用秩相关,采用Fisher精确概率对两种试验方法的阳性符合率进行检验,检验的标准为=0.05。

2 结果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中和抗体试验对麻疹抗体定性检测的结果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抗体活性值与中和抗体试验的滴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2.2 中和试验抗体下不同滴度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的定量结果

在300份血清检测样本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的活性值在0.1-8130.2IU/L之间,平均值为47.54IU/L;中和试验抗体的活性值在<1:2~>1:1024之间,平均值为1:5.52。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定量结果分为3个等级,<200IU/L为阴性、200-800IU/L为低抗体保护水平,800IU/L以上则为中高抗体保护水平。确保中和试验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在检测结果上具有相关性。如表1:

2.3 不同滴度的中和抗体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分析

按照不同的滴度标准对中和抗体进行分组,同时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检测可发现两种方式下阳性符合率与滴度之间成正比例,滴度的增加会导致阳性符合率不断上升,在中和抗体的不同组别中,1:2和1:4组与其他各组的阳性符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8组和1:64以上组的阳性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的主要发病人群多为儿童,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并不十分成熟,所以在面临此病时抵抗力较弱,导致死亡率比较高,而且麻疹的传染性又较强,因此发病率整体较高[3]。随着医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治疗麻疹方面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之色变,麻疹疫苗的出现使得患病儿童的死亡率逐渐降低,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

尽管麻疹的较大范围传染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目前我国的麻疹治疗形势依然相当严峻,麻疹疫苗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并无法从源头上彻底治疗。而且成人也会患此病,虽然几率较小,但一旦出现,则说明症状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表现为患者的体温维持在40℃左右,有麻疹粘膜斑,半数患者的皮疹有出血倾向,并伴有嗜睡等一系列症状。比较乐观的是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后效果较为理想。

就现阶段有关麻疹的临床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诸多方面的进步,例如现在已经有中和抗体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对麻疹抗体水平的血清进行检测,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麻疹抗体检测中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例如在检测低水平的抗体时容易出现假阴性现象[6]。因此,即便检测出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也要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认真、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经过反复的检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才能广泛的应用于麻疹流行病的研究当中,对具体患者的身体的免疫状况进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然后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进而为制定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抗体活性值与中和抗体试验的滴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两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在检测滴度麻疹抗体时出现假阴性的几率较高,检测高滴度麻疹抗体时,两种方法敏感性接近,可用于麻疹人群的抗体水平检测。因此,在面临患者不同生命体征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中和抗体实验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陷,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傅燕,许国章,董红军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中和抗体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比较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07):1024-1026.

[2]张金芳,丁晓光,王建国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比较[J].中国计划免疫,2010,02(05):6-8.

[3]张晋琳,王保生,许晓国等.血凝抑制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两方法的比较[J].疾病监测,2014,12(10):47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