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良

【摘 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呼吸暂停的影响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VLBWI患儿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患儿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照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机械刺激,效果不佳时加用氨茶碱,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情况、体重变化和肠道喂养情况、平均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重及肠道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用氧时间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行机械通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降低VLBWI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率,缩短患儿用氧时间,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预防性 氨茶碱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暂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1例VLBW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确诊为VLBWI并于12h内转入我科接受治疗,排除入选前已接受机械通气者、住院期间死亡者以及发生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患儿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患儿胎龄为28~35周,平均胎龄为(30.22±4.17)周,出生体重为0.85~1.50kg,平均(1.21±0.28)kg;对照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4例,患儿胎龄为28~35周,平均胎龄为(31.01±4.11)周,出生体重为0.82~1.50kg,平均(1.08±0.31)k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儿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入院后即给予氨茶碱氨茶碱注射液4mg/kg加入至5~10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20min,12h后剂量维持在0.4~0.6mg/(kg·h),24h连续滴注[1]。若患儿用药期间出现呼吸暂停,每次可增加0.1mg/(kg·h)的剂量;反之剂量每次减少0.1mg/(kg·h)的剂量,减至0.2mg/(kg·h)后可改为口服1~2mg/(kg·次),每12h一次,连用3d后停药,总疗程为5~7d。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即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机械刺激,效果不佳时加用氨茶碱,用药方法和剂量与实验组相同。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频发呼吸暂停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事注意并发症预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情况、体重变化和肠道喂养情况、平均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体重及肠道喂养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体重及肠道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平均用氧时间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行机械通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暂停是VLBWI患儿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患儿睡眠期间,频率较高,发作时间多在20~40s[2]。临床研究表明,50%以上的VLBWI患儿出生1周内科发生呼吸暂停,胎龄<30周的早产VLBWI患儿发生率更高,可达到80%以上。VLBWI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与早产儿脑干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对CO2较高的敏感性、膈肌氧化纤维不足、呼吸肌张力弱以及睡眠情况均有相关性[3]。患儿呼吸暂停一旦发生多以频发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严重且频率较高的呼吸暂停不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可导致脑缺氧性损害,进一步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性瘫痪等,部分耳蜗背侧神经受损的患儿可引起高频性耳聋,严重影响患儿预后。临床上对于呼吸暂停的处理方法一般为物理刺激恢复呼吸、面罩加压呼吸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及时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

总之,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降低VLBWI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率,缩短患儿用氧时间,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功僚, 黄积德, 黄承伟. 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34):4925-4927.

[2] 韦翠芬, 杨志清. 382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643-644.

[3] 彭湘莲, 曹蓓, 丁桂花. 2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产科高危因素与临床并发症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0):1237-1239.

[4] 杜岚岚, 高薇薇, 李恺, 陈佳, 林兴, 梁树.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3, 28(4):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