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n
  • 看了「无国界医师」纪录片而感动,自己也成了一名无国界医师。

  • \n
  • 接到使命时,心境杂乱。有等待,也有对风险的忧虑。

  • \n
  • 抵达阿富汗当天就抢救了一位被子弹打穿肾脏的妇女。

  • \n
  • 直面生命软弱。一位 8 岁受伤女孩,4次手术也没能拯救她的生命。

  • \n
  • 两年后,地点医院被美军轰炸,14名无国界医师逝世。

  • \n
  • 抢救他人的人,最终连自己都不能逃过。

  • \n
  • 总有一些东西应该凌驾于政治之上,比方看病救人。

  • \n

编者按:

「无国界医师」创立于 1971 年的法国巴黎,旨在为受抵触、疫病、天灾、人祸影响的区域供给无偿的医疗帮助,是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医疗救援安排之一。

「无国界医师」不隶属于任何政权或政治、经济、宗教团体,他们秉承「中立、独立、不偏不倚」的准则,对危困人群供给天公地道的救治,1999 年取得国际诺贝尔和平奖。

曩昔一年,「无国界医师」的项目广泛70多个国家,其间超越对折项目是在武装抵触、内部形势不稳定或战后区域展开。在中国内地,总计有 40 多名救援人员经过「无国界医师」的查核,进入后备人才库,处于随时待命状况。

八点健闻近来访问了一位来自广州的无国界医师赵一凡,他曾在 2013 年 4 月至 6 月间,参加了无国界医师在阿富汗昆都士伤口医院的前哨救援使命。该医院在 2015 年被美军摧毁,形成 14 名无国界医师工作人员逝世。

本文系八点健闻依据被访者口述收拾写作而成,为更实在展示被访者的阅历和感触,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说。

接到使命那天,我心境杂乱

我第一次知道「无国界医师」这个安排是在 2012 年。那年 7 月,我和太太偶尔看到了旅行卫视一档《行者》的节目,播了 6 期与「无国界医师」有关的纪录片。

纪录片主角之一是一位名叫邹有铭的香港急诊科医师,他参加了「无国界医师」安排,来到南苏丹一个叫皮博尔的当地,住在帐子里,给邻近 20 万乡民免费看病。其时他才 20 多岁,是当地仅有的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