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骨科病人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前言

骨科患者大多数是由外伤引起的,发病比较突然,因为功能 障碍、疼痛、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致使患者情绪较为低落,经常 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之后,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痊愈[1]。我院对骨科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60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82例,年龄15~87岁,平均(46±4.5)岁;病情分类:上肢骨折45例、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35例、腰椎间盘突出40例。将160情况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类等方面情况类似,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按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开放静脉通道,患者出 院时进行康复指导。

1.2.2 观察组:联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参照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整体性的评估,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有较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对其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尤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2)迅速为患者搭建起两条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则还可以实施置管深静脉或者切开深静脉。3)术前行血常规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4)对急诊手术患者,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备皮、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等,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其是对老年骨科患者,应在其病床上科学设置防护栏,避免其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6)心理治疗: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手术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各类骨折患者术前下肢功能受限,术中长期俯卧、肢体制动,术后需长期卧床,致使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术前应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危害,以引起患者重视;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应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以及下肢被动功能锻炼。8)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易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在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等。9)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早期指导患者锻炼肺部功能,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等。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雾化治疗,并进行早期抗生素预防。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一般性指标进行评价,例如患者的满意度、 住院时间、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预见性护理的质量与成效进行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 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12. 5% ,包括便秘6例、感染2例、褥疮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30例,发生率37.5%,包括便秘13例、感染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和褥疮6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75例,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护理满意53例,护理满意度为66.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 P <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大多需手术治疗,术后要长时间卧床,还伴有多种并发症情况,会有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压力,给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2]。预见性护理是指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基础医学理论以及护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及并发症,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发现,预见性护理组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该研究结果与既往相关研究数据基本相符。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

参考文献

[1] 明霞.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5,8(4):125- 126.

[2] 丁艳丽,孙迎春.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8(4):130-131.

作者简介:姓名:梁琦 性别:女 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 02 08籍贯:湖北荆州职称: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骨科护理,单位:荆州市中心医院,科室:骨科二病区,邮编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