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敏

【摘 要】 对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观察与病理分析。方法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患者进行病理观察与分析来获取相关特征资料。结果 从临床表现来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多表现出咳血、胸痛、发热等症;在进行胸部X光片观察中发现,存在圆形肿瘤状物影,且合并有胸腔积液、肺叶不张等症状;在组织学检测中,样癌细胞肿大,且具有嗜酸性,核呈泡状,核仁不明显,存在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間质包绕。结论 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病例较少,需要从病理学、免疫学等方法来进行辅助确诊。

【关键词】 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 肺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诊疗鉴别

淋巴上皮样癌多发于肺、胃、涎腺等部位,也有少数发生于前肠器官,在病理学上属于未分化癌亚型,发病率低,转移率低,通常发生于不吸引人群,较为罕见,在临床诊断中易误诊、漏诊。本文将对1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就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1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患者为例,年龄62岁,女性患者,在入院前出现间歇式咳嗽3个月,伴有针扎样左胸痛现象;痰液无血丝,与呼吸无关,与鼻衄等鼻咽症状无关。X光胸片显示,患者左肺有类圆形阴影,尺寸约为3.8cmX4.2cm;CT显示,左肺上叶外侧有密度增高影,且无法确定边界,在病灶局部存在毛刺现象,与胸膜存在粘连现象;通过增强扫描发现肿大淋巴结影,在临床上属于肺癌。

1.2 方法 通过左胸探测,行肿瘤切除手术,对肿瘤组织进行4%中性甲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处理后进行光镜观察。在方法上,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分析。

2 结果

对左肺上叶进行切片检测,表面呈现灰白色,质硬,无包膜,无明显界限,病灶已侵入胸膜,在肺周边组织未见其他病灶。在镜检环境下,肿瘤组织呈现不规则团状,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且呈现弥漫性;在肿瘤间有纤维组织包绕;通过高倍镜分析,肿瘤呈现合体状,弱嗜酸性,且核仁呈泡状。在进行免疫学组化分析中,癌细胞CK、CEA强,CD20、CD79a间质淋巴细胞明显;病理分析诊断为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

3 讨论

从本例患者淋巴间质表现来看,属于未分化癌,也是鼻咽癌类型之一,具有与鼻咽未分化癌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在发病机制上,由于与EB病毒感染有关,多发于胃、胸、肺等器官部位。从患者自身资料来看,女性,年龄偏大,该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据张冬坤等人对相关病例的研究发现,该病淋巴上皮样癌细胞中RNA、EB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2.4%和74.8%;Castro等人在对亚洲人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分析中,其EB病毒编码为阴性,且与EB病毒感染有较大关系。在临床特征表现上,Begin等人最早报道了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病例,得出肺淋巴上皮样癌无性别差异性,发病年龄偏向中老年人,与吸烟无关,在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胸痛等症状。通过对患者病灶进行影像学分析,其外形如圆形肿瘤状,且边界较为清晰,可能引发肺叶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于本例患者的病理学分析来看,由于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存在间质浸润。王承志等人通过对15例肺淋巴样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有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有8例存在瘤样侵入血管,导致淋巴管浸润及转移。从影像学分析,上皮样癌病灶具有明显的特征,且多以结节方式存在,以肺下叶、肺内带为主,靠近纵膈胸膜附近。从病灶肿块特征来看,具有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且周围边界清晰。本例肿块边界明显,且出现淋巴结肿大,与肺癌及软组织肿块、阻塞性肺不张等具有相似性。

从癌细胞病理学特征分析来看,癌细胞在形态上多呈条状、小巢状,也有分散排列、也存在局部腺样结构特征;在外形表现上有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且胞质少,无明显界限,核仁以空泡为主,也有分裂现象。在病灶部位分布上,以淋巴样间质为主,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本例患者在病源组织学上属于巢状结构,且伴有淋巴、浆细胞包绕现象。由于在病理组织学研究中,对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诊断上缺乏准确的依据,其病理机制与鼻咽癌还存在差异,在进行确诊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镜检、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排除鼻咽癌。从本例鼻咽镜检结果来看,阴性;在免疫组化分析中,CK表达为阳性,与EB病毒感染有关。在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组织分析是主要方法,对于常见的淋巴瘤、肉瘤样癌及转移性样癌等在辨别上,需要结合组织学表现来判断。肉瘤在病理分布上多以上皮、间叶部位,可能属于鳞状癌、腺癌;在免疫组化表达上表现为物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阳性等;对于淋巴瘤,其表现形似淋巴上皮样癌,但其炎症树突细胞肉瘤的CD21、CD35呈阳性,霍奇金淋巴瘤CD20、CD30呈阳性;对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在辨别上要以大细胞的特征来分析,并从CD56、突触素阳性来进行辨别;在鉴别是否存在转移性时,往往从形态学分析上,排除转移性后可考虑是否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

针对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治疗、预后,当前仍以小细胞肺癌方案来进行治疗。Huang等人在对早期肺原发性淋巴样癌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方案中,患者获益率较高,但对于晚期患者,因放疗、化疗刺激性强,治疗方案不显著。但以铂类双药化疗方案仍是较为主流的治疗措施。如手术+靶向治疗等对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在靶向药物对比分析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药物在肺淋巴上皮样癌治疗中效果较好,但对于原发性肺样癌患者,其治疗有效性相关报道不足。从彭红对1279例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研究发现,腺癌3年生产率约为30%以上,5年生存率为25%;鳞状癌3年生存率为35%以上,5年生存率为30%。韩安家等人在对34例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病例进行随访发现,2年生存率为80%,5年生存率为50%以上,可见预后对于提升生存率具有显著疗效。总之,由于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相对罕见,在病理分析上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来进行诊断。加强对该病的认知,提升诊断准确性,并从预后上来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磊,印洪林,陆珍凤,余波,周晓军.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观察[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07).

[2] 王承志,宁晖,王咏梅,李莘.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28).

[3] 顾飞英,林娟,孙晓江,王准,王跃珍,许亚萍.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9例临床分析[J]. 肿瘤学杂志.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