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

钱其琛,1928年1月生于天津(2017年5月9日逝世),出自清代学者钱大昕弟弟钱大昭一支,他是钱大昭的六世孙。上世纪20世纪初,父亲钱阶因为通晓电气机械知识和英语,被李鸿章创办的天津电报局录用,成为一名工程师。钱阶的薪资很高,仅次于当时的外国雇员,生活相对优裕。次子钱其琛的出生,给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更添了几分欢乐。在此之前,他已有了一个儿子钱其珏,此后又育有一子一女:钱其璈和钱其灿。钱其璈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1937年,钱阶病逝,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为了更好地抚育子女,母亲葛氏于1938年带着子女来到上海,依靠积蓄、抚恤金以及宗亲的接济来维持生计。

在母亲的苦心培养下,钱其琛于1942年考入了上海名校: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在学校里,钱其琛学业出众,每年都能拿到叔苹奖学金。他曾回忆说:“大同中学的3年,不仅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确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而且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到自己的爱好、习惯甚至性格的养成。”

钱其琛的英语得自于舅父葛传椝(1906~1992)的辅导。少年时代,每逢休息日,钱其琛都会到舅父家学习英文,这为他日后走上外交道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钱其琛的记忆中,舅父葛传椝常穿着蓝布长袍,一贯很瘦削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一副度数较深的黑边近視眼镜。他生活俭朴,布衣粗食,不沾烟酒。平时言语不多,但心地善良,为人热情,平易近人,是毫无“洋”气的“洋”文教师。

钱其琛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学校学英文,回到家里讲,葛传椝一听就说:不对,不对。然后,马上找出一份香皂的英文说明书,当作教材,亲自来教外甥。

葛传椝教授1906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幼年时读过私塾,1913年,7岁的他进入普通国民学校(今普通小学)。1920年毕业,升入江苏省第四中学(在太仓县)求学。一年半后,考取当时在上海的交通部电报传习所,遂离校去传习所学习,学的是无线电报务专业。1922年底,被派往崇明无线电台当报务生,在当报务生期间,开始自学英语,并报名参加商务印书馆办的函授学社英文科第4级学习。

1926年底,葛传椝用英文写信向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自荐,获得该所英文部部长邝富灼博士赏识,得以进入编译所英文部工作,最初两年担任函授学社的英文科教员,后来从事编辑工作,主要是审稿和改稿。这是他正式以英文专长为工作的开始。从此,英语由业余爱好而转为一生的职业。1932年,因“一·二八”战事爆发,编译所被毁离职。此后又先后任世界书局编辑所英文部编辑、竟文书局总编辑。1937年,葛传椝任《竟文英文杂志》半月刊主编。

1941年,葛传椝任上海大同大学文学院和商学院英语教师,开始了他的英语教学生涯。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选为大同大学文学系主任。1951年秋季,上海大专院校院系调整后,调去新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1954年秋调入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教过大学各年级,也教过硕士研究生。在复旦任教达32年,直至1986年8月年届八旬时退休。

葛传椝的学历只有初中,他既未上过大学,也从未出国留学深造。他的父母都不懂英语,家中除了他学习的课本外,没有其他英语书籍,按理说他学习英语的条件并不好。他所以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二级英语教授,编著颇丰,靠的是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长期不懈的努力。他常常这么说:“1921年的寒假前,读过中学二年级上学期后(当时中学四年一贯制,不分初中和高中),我的学历就结束了,但学习永无止境,学历的终止并不是学习的终止,如果自学也算入学历中去,可以说我至今学历尚未完成,因为我现在尚在自学。”可见他的知识积累是不断从自学中得来,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是知识的源泉。

英文是葛传椝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阁楼上阅读英文报刊。他的阅读,全不管内容,只看句型和用法。每当发现文章中有新的短语和用法,并出现两次以上,他就会像发现新的行星一样兴奋,认真记录下来。因此,他的英文有时会比英美人还时尚,而这日积月累的记录,就是一部新英文词典的坚实基础。

葛传椝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教学上滔滔不绝,诲人不倦。在学术研究上,引经据典,态度严谨。他主张经过讨论和争鸣,达到相互提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在华东师大任教时,师生定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针对教学内容,各抒己见,以增进教和学的效果为目的,他认为这个办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