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理论之一,教师要将其生活教育思想巧妙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教育的强大力量。

一、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大众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教师可以在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中融入该理想,这种“大众的体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要将“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出发点,将生活元素提炼出来,并传授给学生,促进其学习和吸收。比如,讲解“背跃式跳高”时,教学任务并非要求每个学生均能达到跳多少的任务量,而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练习与跳跃方法,方便其将该技能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以教学练习方法与学生可以运用于生活之中为重点。

应当巧妙地在学生的生活中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赋予教学内容理想性与现实感。比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纸球当作教具,鼓励学生参与练习,并且将“环保小卫士”的称号作为奖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问题,为学生创造合作练习的环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练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快速跑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练习和掌握了体育技能,而且体验了环境保护与爱护卫生的涵义,在对生活的追求与感悟中了解体育教学的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自主开发体育器材

在陶行知的观点中,教学是一种艺术,其关键就是采用一定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使其积极融入教学之中,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创设与真实生活相贴近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使其享受体育学习过程。比如,教授投掷技能时,创设有关的劳动情景,如“抛掷秧苗”“劳动模仿操”等;讲解“跨跃式跳高”“抛接”等内容时,创设“趣味超市”的情景,指导学生自己选择起跳高度、起跳脚、助跑方向与抛接器材;教授“搬运接力”时,创设“欢庆丰收”“搬运粮食”等情景。另外,还能利借助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具体化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陶行知显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学校,教育的环境、工具、方法都能大大增加。学校学校具备的体育器材与体育场地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生活化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废料与遗弃物,并应用于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培养其节约与环保意识,还能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利用各种器械随时随地开展体育锻炼。比如,旧报纸可用于练习顶风跑,提升奔跑速度,或卷起来作为“体操棒”,也能团成纸球打雪仗。学生运用自行收集与开发的器材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拓宽思路,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制度化体育教学活动,积极融入创新元素

小学体育教学除了要传授运动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培养其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学生要提高教学活动的规范性。首先要实行早操制度,要求学生定点在操场上出操,有组织地晨练,增强意志力。其次,体育教师可为各班安排课外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每周1次或2次。再次,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学生兴趣开设兴趣班,每次训练1小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指导练习并定期比赛或考核,发现与培养体育人才。最后,要选拔体育骨干,起带头作用,定期举办班级竞赛、校级运动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获胜者及获胜班级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要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与作用,就要让学生积极融入,确保与其运动承受能力相符,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例如,利用体育器材搭建障碍场,将学生分组并组织其参加小组接力跨障碍比赛,带领学生对场地加以改造,设计多功能球门、小足球场等,使场地的利用价值提高。通过创新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提高其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四、有机联系体育与生活,注重课外延伸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应根据学习方法而定,学习方法则根据做事方法而定。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运动技术促进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思考在学生生活和运动技术间建立联系,注重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与学生发展相适合的学习方式。

小学体育教育除了要传授学生一些基础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打下体育学习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与学习体育的习惯,使其在课余时间也能自主运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比如,与家庭成员进行仰卧起坐、踢毽子、跳绳等比赛,举办家庭运动会等,在游戏与生活中体会体育的价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巧妙融入其生活教育思想,可以锻炼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拉近学生生活和体育教学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体育的来源,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