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她,大约是4年前吧,听见门上有钥匙哗啦哗啦地响,有些惊诧,以为大白天来了胆肥的蠢贼,猛地开了门,正要呵斥,却见门外的人,比他还惊诧,大大地张着嘴巴,讷讷道:你是谁,为什么住在这里?

因为紧张,她的鼻子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细长的眼瞪得很大,像是受惊的考拉,他有些不忍,便笑了笑:这是我家,我不住这里住哪里?

她复又“啊”了一声,掏出一张纸仔细看看,问:这里不是某某路某号某单元某室吗?

他哑然失笑,抬手指了指对门。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廓,连连说着对不起,转过去开对面的门。

他望着她纤薄的背影笑了笑,回家,关门。

这栋楼是80年代初期建的,隔音不是很好,他能听见她欢快地哼着歌曲涮拖把,还能听见她小心翼翼地挪动家具……

他微微地笑着,想这是个快乐的女孩子呢,甚至还有点无耻地想,如果她再漂亮点,说不准他会寻个借口搭讪追她呢。

旋即,觉得实在有点刻薄,讪讪自嘲着,睡了。

他们偶尔会在楼道里相遇,点头笑笑而已,没有话。周末,他们还会在楼台的共用露台上相遇,她去晾昨晚洗好的衣服,他在看英文书,她看他的眼神里有满满的敬慕。

渐渐地,就熟了,孤男寡女的两个年轻人,时常搅在一起烧饭吃,面对面坐了,她托着下巴看他,顽皮地说:慢点吃,别把舌头也吞下去。每到周末,她常常以要开洗衣机为借口,讨去他穿脏的衣服,洗好晾在露台上,他一抬头,就能看见他们的衣衫一并舒展在暖意洋洋的阳光里。

在一起时,他们聊各自的学生时代,他说那些在湿漉漉的弄堂里混迹的童年,也会听她有些忧伤地说干旱少雨的甘肃乡下,早晨,一盆水洗全家人的脸,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眸盈盈地潋滟着,让人心下怦然。

他不忍她感伤,就打趣说她这么贤良,不知会被哪个走运的小子娶回去。

她就红了脸,埋着头,一根一根地摆弄着手指。

他突然意识到,她待他这样好,是不是在暗恋呢,这么想着,就偷眼看她,看着看着,心就悄悄地退了一步又一步,她像沙滩上一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沙子,太不出众了,而他,像所有好高骛远的年轻男子一样,希望自己的女友美到惊艳。

他开始刻意地回避她,虽然做得很是委婉,她还是感觉到了,不再轻易敲他的门。在露台上遇见,也只是礼节性地笑一下,晾好衣衫,转回屋去。

第二年冬天,他有了漂亮的女友,和女友嬉闹时,他会突然竖起食指说小声点,墙壁不隔音的。

不知为什么,他有点郁郁,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生怕他们的笑声会变成穿墙而过的利刃。他不想伤害她。

有时,他和女友会在楼梯上遇到她,她总是埋头匆匆地上或下,像个胆小的孩子,他就觉得有莫名的难受在心里拱啊拱啊的,像欠了她什么永远无法偿还似的。女友似乎看出了什么,却也不问,只是打着婚期将近的幌子,催促他买房搬家。

次年秋,他搬进新家,把旧房租了出去。以为这样就会忘记她眼里的忧伤,却没有,一些夜里,他会猛然醒来,想起她满眼含笑看他吃饭的样子、在露台上边唱歌边晒衣服的样子。他竭力和女友兢兢业业地恋爱来忘记这一切,却不成,常常是女友正和他说着婚期呢,他的目光就像电力不足的灯泡,缓缓暗下去,觉得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满足被人羡慕的虚荣。感情是件多么私人的事,为什么要去顾及大众的审美标准呢?娶位美妻满足了大众眼球,大众又不能替他承受不如意。

他的心就隐隐地疼了起来。

到底,他还是没能娶回那位能满足他虚荣的漂亮女友,不知就里地就散了,踪迹皆无。

一个人的郁郁寡欢里,他去过几次老房,借口要装修,让房客退了租,闲来没事,他在老房子里转转,站在露台上,望着通往她房间的门,怅怅地想,两年了,或许她搬走了吧?或许她恋爱了甚至结婚了吧?再或许,她已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走进过她的……

在世界上,人总是这样,最美好的,永远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

他不知道,这样的情路心迹会不会让他遇上。

又去老房子多次,阴错阳差,一直未能再遇见她,他假装无意似的问过邻居,知道她没搬走。

他想给她打电话,借口问她近来可好,再度与她搭上关系,却发现,竟没向她要过电话号码。

索性,在周末宿在老房,夜里,大大地睁着眼,聆听隔壁的声息,很晚了,才听见楼梯上脚步声,渐行渐近地来了,他在黑暗中张着大大的嘴巴,无声地笑。

挨到次日早晨,他假装无事人一样伸着懒腰上了露台,连见了她的第一声招呼该怎么打都设计了千万遍了。

终还是枉费了心机。

那个在清晨里打开通往露台门的人不是她,而是一位俊朗男孩,四目相遇,都愣了,他尴尬地指指房子,说:隔壁邻居。

他们相互握了手,在露台上做着晨操。

晨曦那么好,他的心,却一片乌蒙蒙的,连一丝光线都看不到。

等她探头到露台招呼男孩吃早餐时,一眼见了他,目光落到他脸上,像被烫了一样跳起来,很快,就镇定了,说:“是你啊,是不是回来请我们去吃喜糖的?”

一下子,他就怔在了那里,在她从容淡定的目光里,他分明看到了小心翼翼的躲闪,他笑了笑:到时候肯定会的。

除了苍凉和遗憾,他没有怪她,那么好的女子,已被他用年少无知辜负过了,他有什么理由和资格让她等在原地?他也终于明白,那些时过境迁后的回头,大多成了打扰,一点也不诗意,更不美好,还是,一个人,默默地怀念,最好。

孙燕摘自《连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