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杰

扬州的水多,桥也多。

被称作“红桥”的竟有十二座,更何况其他各式各样的桥,凤凰桥、藕香桥、明月桥等,数不胜数。

秋日向晚,杨柳依依亲水,风来碧波荡漾。

与韵漫步于瘦西湖上的五亭桥,静静地看白鹭迎着斜阳飞落,一叶轻舟披霞光橹归。亦与韵行走在城外的曲水桥边,看绿色农家,闻十里稻香,听芦花絮语……

“桥本身也是一道风景啊,桥上的车,桥下行的船,船沿划过的水。”

“是咧!风景在桥上人的眼里,而桥又在桥外人的风景里。”韵的神情亦如天边的一抹彩霞。

转而还是想着桥了。

架桥是一个绝好的办法。人天生不喜欢孤独,想尽办法来解决人与人的交通问题。桥如大网上的结,将世界连成一片并紧紧地扣牢。世界上本来各自孤立的事体,因为桥而将此岸与彼岸连接起来,将东山与西山连接起来,将这条路与那条路连接起来。

这样想着,眼前便像放幻灯片一样地闪过颐和园的孔桥、黄河的铁桥、长江的钢桥、周庄的石拱桥、 横跨海峡的桥……

花上几天几夜,怕也看不完这世间的桥。

世上没有了桥,的确正如老子所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桥的出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

因此,桥的诞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情。

桥有通行之用,亦能观赏。观赏中,你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

你看,弯弯的月亮下面是弯弯的小桥,一支流淌在心里头的童谣;看原始深处的荒野石桥,连青苔也有年龄,镌刻着潺潺的时间痕迹;看那云贵大山里晃晃悠悠的藤桥,是一段淳纯而厚实的民族风情;看那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是一曲铿锵昂扬的现代交响诗画。

又闻,归田后的辛弃疾惊喜于“路转溪橋忽见”,陆游报国无门落寞在“驿外断桥边”,最难耐白石道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淡淡感伤……

桥不仅好看好用,还有故事,故事装载着桥的心思和意绪。

每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天上人间,柔情似水。月光下的传说款款流转了千百年。

忽见曹操大军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坡,猛张飞横矛立马,大喝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吓得曹军仓皇而逃,弃枪丢盔不计其数。后人赞曰:“霸王桥上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又闻奈何桥上有孟婆,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

桥也有记忆,让我们心灵安慰,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现在,我们所能知道关于桥的最早历史大概是《水经注》记载的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可以想见,中国桥的历史一定还更为遥远。而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河北赵州桥只能是最早的中国桥了,经历一千四百多年的沧桑巨变,已经成为悠久绵长的民族记忆。

1937年的7月7日,北京卢沟桥炮火连天,铁骑蹂躏。那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永远忘不掉的民族灾难国恨家仇。也就是在那一年,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的长驱直入,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和他的同事们含泪炸毁了亲手建造还不足三个月的钱塘江大桥,直至抗战胜利才又修复通车。

……

桥还有生活的道理,流水一般地诉说,胜过了汗牛充栋的经书。

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说一条汹涌的大河两岸分别有两个村子,一个村子富裕,一个村子贫穷。一位远道而来的出家人打算在河上建一座桥,让两岸的人相互往来。听说这件事后,穷村里的人为之欢呼,富村里的人却坚决反对。出家人费尽心思多次劝说无果,桥终是没有能够建成,出家人也只得遗憾地离去了。不久,恰逢干旱天灾,河水也早已干涸。穷村人实在过不下去了,便一呼百应蜂拥至对岸抢劫富村人家的粮食。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恶战,死伤无数。劫后余生的富村人开始反思了,他们主动在河上建了一座石桥,让两岸的人们互通往来,贸易和劳动力也有了良性互动。从此,两个村子和睦相处了很多年。

还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村上的人南瓜种得特别好,参加地区每年一度的比赛获得了金奖。第二年,农人把自家的南瓜种子分送给了全村人,有人说他很傻,他笑笑说,人能够知道南瓜的品种优劣,可那些给南瓜传粉的蜜蜂却是分不清的啊!那些说他傻的人恍然大悟,交口称赞他的瓜种得好,人品更好。

从这样的生活故事里,我们懂得了心桥的架设才是最为紧要的。友谊之桥、诚信之桥、援助之桥、爱情之桥、亲情之桥,如此等等的心桥把世界连成一片,看那人人心花绽放,绚烂至极,听个个心曲流淌,高尚至极。

清风徐来,碧水涟漪。

我和韵站在桥上向着满天的彩霞挥手告别……

(陈昌喜摘自《广州日报》2017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