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霞 晏震宇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因其特有的品格与姿态,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北宋诗人林逋所作的七律诗《山园小梅》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咏梅诗作,诗人未直接写梅,而是独辟蹊径,通过池中那淡淡的梅花“疏影”和月光下那沁人心脾的“暗香”来说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动一静之间,曲尽梅之风姿,以水、月陪衬,更是突现了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也突显了梅花不畏苦寒的品质,不趋炎附势的气节。

梅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古代文人投射在梅花中的雅趣是从形貌直至骨髓,从颜色、香味、姿态到风骨神韵来体现梅花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梅花》,不仅写出了梅花的风姿、色彩、香韵和生机,更是比附了诗人所仰慕的孤傲、倔强的风骨。

梅常被文人用以咏物言志,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如张九龄的《庭梅咏》:“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更是寄托了诗人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高洁志向,以及无限感慨与惆怅。

再如王冕的传世之作《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不以色媚俗,只求清气满乾坤的气质,正是诗人正气凛然、高尚脱俗人格的象征。

梅也被文人游子借以抒发思亲怀乡之情或人生遭际之苦。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倚窗凭栏,对梅喃语,把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直接转嫁到寒梅身上。如清代诗人汪中《梅花》:“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外地,遥想故园梅开,进而抒发其思乡之情,含蓄、委婉。

梅诗多精品,梅词亦不乏佳作。“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欧阳修写梅慨叹时光荏苒,生命匆促,饱含对年华的珍视。“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苏轼咏梅赞其品性的孤高。“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恋梅以此抚慰自己客居的孤寂。“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辛弃疾叹梅惜其不得春,则是感叹自己大半生的遭遇。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人积极的入世观念,更是使得梅花在文人作品中的比附意義蒙上了一层对时代、局势的深沉感慨。

如陆游的咏怀之作《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是词人高洁品格的化身,他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有着与梅花相似的品格,不趋炎附势,凌寒孤傲,不愿与人钩心斗角,但还是受到了小人的嫉妒。词人以梅花的劲节自比,即使遭受粉身碎骨的摧残也要矢志不渝,这恰恰暗合了梅花的“清气”和“骨气”,无形之中也透出了面对世道艰难,词人注定要独守一份寂寞和伤感。

又如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词人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生动而深刻地写出了自己不同时期、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寄寓了自己深沉的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然而众多名家咏梅词作中,首屈一指的还属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姜夔的自度曲《暗香》和《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暗香》)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疏影》)

这两首词均取名于林逋诗,《暗香》以偶闻梅香为契合点,借咏梅融入怀人情思,以玉人映衬梅花,由赏梅念及玉人,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诗情浓郁,境界高洁,构思精妙。《疏影》以偶窥梅影为起点,咏梅则巧妙地运化融合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刻画梅花的风姿、品格、命运、遭遇,在空灵超妙的笔墨中,寄托对青春、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为此,张炎《词源卷下·杂论》云:“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山有佳卉,侯票侯梅。”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吟诵梅花的诗句,正是千年的文笔洗练,将梅花高雅超俗的“清气”、坚贞不屈的“骨气”和先春而发的“生气”,熔铸成了这遗响千古的梅魂。

(王建德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6月9日/图 锦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