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今年已发放“人才补贴”2100万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温利 通讯员黄文菲)昨日,南海区举办“弘扬爱国志 湾区立新功”迎新年人才慰问大会。同天,南海区举行人才奖励扶持资金发放仪式,瞿金平、杨云峰、杜如虚、崔彦昭等4位“一类人才”分别获发放生活津贴108万元。截至今年前三个季度,南海区共发放补贴约2100万元,受惠人才达到2460人次。
奖“才”:
颁发人才奖励扶持资金
4位“一类人才”领津贴
昨日下午,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等南海区领导出席在南海迎宾馆举办的高端人才茶话会,与24名高层次人才代表进行交流,并向人才代表赠送新年纪念品。
昨晚,南海区人才奖励扶持资金发放仪式在南海影剧院举行。2019年,瞿金平、杨云峰、杜如虚、崔彦昭4位“一类人才”分别获发放生活津贴108万元(分3年发放),陈贤帅、蒙浩、崔成强、刘昶、刘继明、张永康、陈新度7位“二类人才”分别获发放创业补贴(最高可获200万元,每人兑现首期80万元)。
据理解,2018年初,南海区发布实施了7份人才新政文件,通过创新实施人才认定与政策扶持分离机制,推行“人才卡”服务模式,全面重构基础性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并重、存量人才与增量人才并重、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政策体系。南海认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12月,南海全区共认定7个批次共17830名人才,吸纳了包括院士、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社工人才、青年才俊、民间优才等各类人才。2019年全年新引进全职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省领军人才5人、博士225人、硕士337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6人。
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南海区共发放补贴约2100万元,受惠人才达到2460人次,受惠企业193家次。在众多奖励资助项目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人才的创业配套奖励,该项目共对8位二类人才发放了创业配套奖励共540万元,及时帮扶了一批在南海区初创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创新:
全省首创“特色人才”评定
首批59人被评“特色人才”
此次大会兑现了2019年人才奖励资金、发放生活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体现南海区对各类人才的认可和尊重。
记者理解到,今年以来,南海区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同级地区前列。截至目前,全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增至56人,引育国家“万人计划”人才5人、省“特支计划”5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创新创业团队2个;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技能人才总量超24.5万人,比去年增加1.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2000人,高技能人才69169人,壮大了南海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力量。
自2018年实施人才分类认定以来,全区共完成七个批次共17830名人才认定,其中一类人才5人,二类人才78人,三类人才279人,四类人才681,五类人才2764人,六类人才7044人,七类人才6920人,八类人才(特色人才)59人。
突破学历、年龄、户籍、身份等限制,南海还创新性地将创客人才、民间艺术家、民间优才等难以用标准界定的民间高手列入人才体系。记者理解到,只要在南海区居住、工作、创业,其特长和手艺符合在全区范围内有特点、有专长、有影响,创造性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并作出较大贡献的均可申报。南海首批共评定特色人才59名,涵盖珠宝玉石设计雕刻师、诗书画音文艺达人、龙舟龙狮健将、种养殖、工艺技术能手、电商创客等。
成效:
高端柔性引才助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团队落户助发展
在引才举措上,南海还通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模式,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开展了“博士进企业”“博士服务站”服务模式,先后对接清华大学等高校,实现博士与企业对接常态化。连续7年,南海开展“博士进企业”科研实践活动,打造了“博士进企业”高端柔性引才品牌。这期间,共有377名博士研究生走进南海。
大量高端人才团队入驻,也凝聚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2018年底,南海已吸引10位国家特聘专家项目进驻,上板的博士企业团队共112家,占比81.2%; 138家人才团队企业上“人才板”,融资额达2.4亿元。
截至目前,南海已引进省、市、区团队共205个,其中已落户团队164个,主要分布在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第六批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共有36个立项团队,其中南海区立项团队24个,占比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