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广州市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侯向磊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做《广州互联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广州互联网法院扎实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截至12月9日,共受理各类案件51989件,审结43456件,25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738件,人均结案数居全国首位,一审服判息诉率 98.98%,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率 0.002%,自动履行率 93.99%,信访投诉率为0,办案质效持续向好。

审结各类案件43456 件

侯向磊说,今年以来,截至12月9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结各类案件43456件。其中,审结网络购物、网络服务合同案件734件,依法规制“人工虚假刷量”、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等行为;审结网络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案件23965件,上线全国首个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审结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18313件,构建“协商+调解+判决”三级维权机制;审结网络侵权案件180件,明确网络空间言行法律边界;审结行政诉讼案件6件,妥善审理涉网络传销行政诉讼案,支持行政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新型网络传销行为。

报告显示,广州互联网法院全面优化在线诉讼服务,全国首试5G网上庭审,在线立案率99.94%,电子送达覆盖率 99.97%,电子送达成功率 98%。建成“网通法链” 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存储电子证据 3800 余万条。推出“E 链智执” 执行工作平台,12 项执行质效核心指标居全市第一。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全国首试粤港澳三地在线跨域解纷。首创“E 法亭”便民诉讼服务设施,推动 12 个“E 法亭”在粤港澳多地布设。

平均庭审时间缩减至 23 分钟

在创新审理模式方面,侯向磊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首创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方式等四大新型审理模式,平均庭审时间和审理周期分别缩减至23分钟和35天。

“在线庭审必须保障司法严肃性和仪式感。”广州互联网法院结合实际问题,发布全国首个在线庭审规范性文件,从庭前会议、开庭、调解和宣判等各个诉讼环节明确规范庭审规则、法庭秩序、司法礼仪等,填补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法庭规则的空缺。

为推进网络空间诚信营建,广州互联网法院首创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构建“五色信用”评价体系,共发出司法信用报告 135 份。

为加强网络安全防控,建立网络舆情监控预判机制,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官方微博 406 期,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辐射范围。

广州互联网法院扎实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侯向磊说,广州互联网先后发布互联网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等91次;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解纷生态;率先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粤省事”数字政府服务平台;推进“YUE审事”司法智能化平台空间营建。

侯向磊说,2020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将不断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重点抓好互联网审判体系创新发展、人民群众诉讼体验优化提升、在线“诉源治理”模式提质增效以及高素质专业化法院队伍营建等四方面工作,为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