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飙

老于世故的人,生命里缺乏灵性。谙世故,而又不世故地活着,我们才能得到一段段生命的真趣和情韵。

谙世故,是说我们拥有着一颗洞晓人情世事的敏感心灵,拥有着一种感知人间苦乐的悲悯情怀;不世故地活着,则是说我们做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意,事来心应,方圆有度,而不是在我们的修为中充斥着玲珑八面、逢源左右的圆滑。

只要我们活着,人情世故,便会如风吹铃般在我们的心铃上弄得叮当作响,躲无可躲。处处留心皆学问,了解它,熟悉它,我们才能走出浅薄带来的困境,逢人遇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裕如。谙世故,且老于世故地活着,肯定是一个聪明人,表面上看,他做人处世,圆通滑润,滴水不漏,揣人心思,入木三分,岂不知他的聪明却被掩蔽于他人的阴影里了,这聪明永远也难以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馨香的果实。

人生于世,难能可贵的是不失自我,成就自我,谙世故,且能跳出世故之囿,本然做人,低调做事,八风吹不动,一心耕心田,这才是大智大慧之人。

《三国志》载,荀攸(字公达)年少之时便通达世故,谋深虑远,后随曹操四处征战,运筹帷幄,出奇策十二计,却从不张扬,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都说了些什么,但曹操却如此地赞扬他:“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口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也许可以追及,而他的外愚,却无人能达到啊!”一个“愚”字,蕴藉了他生命的风流。他不但因愚远离了世故人情的羁绊,成就了自己卓越的人生,还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以至于曹操对儿子曹丕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礼而敬之!”

一个人若不谙世故,走向社会之后,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会碰得头破血流,说话不知怎么说得得体,做事不知怎么与人合作,心念不知怎么适应机势,纵然你才高八斗,心雄万仞,也将如龙困沟渠。早年的曾国藩,一身的书生气,不谙世故,给皇帝上了个奏章,差点引来杀身之祸。让他离京去湘办团练,他却嫉恶如仇,把同僚批评得一个个体无完肤,结果,因为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孤军奋战,屡战屡败,羞愧之余,还差点自溺而亡。后经高人指点,豁然爽悟,不但不再责人之短,还常常扬人之长,甚至一次次地向朝中推荐与自己有宿怨的有才之人。很快,他便成了一个做人处世游刃有余的能手,他的事业也从此做得顺意应心,风生水起!

那么,在曾国藩虑极不得其解的愤悱之时,高人对他说了什么呢?原来是:“统领世故人心,永远都脱不了一个‘和字,和光同尘,你才能得到千人之智、万人之力的相助,从而达成自我的众星捧月的辉耀!”曾国藩是何等的聪明,一语道破玄机,岂不令他悟门顿开!从此,他借世故之俗韵,奏起了自己的阳春之雅曲,如龙归海,借水扬波,终铸泽被千秋的盖世奇功,就连毛泽东也称赞他是中国近代智慧卓拔之人!

谙熟了世故之后,荀公达以愚、曾国藩以和破世故之囿,做人处世的艺术不同,但道是一样的啊!

谙世故,我们才能不被困死于世故,从而找到不世故活着的智慧之道,就如谙熟水性,我们才能入水不溺,从而让我们心无所忌,勇敢地乘舟远航、破浪向前,是同一个道理。

(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