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在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画作品中常用的几种印章

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 ;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 ;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 ;平辈间用字章 ;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等。

1. 引首章。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应需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

(1)斋号章,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書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笑隐楼。

(2)雅趣章,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精于勤”“师古不泥”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等。

(3)年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或一九八九年、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蚕月等。

2. 拦边章。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3. 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4. 拦腰章。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钤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5.鉴藏章。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

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的法度。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

1. 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 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 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 ;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帖。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 ;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 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分量较轻,白文印分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 ;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 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 ; 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