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四射的八月,里约奥运会将巴西重新带到大众的视野中。这片曾孕育了贝利、卡卡和热情的桑巴舞的神秘土地,勾起了人们一探究竟的兴趣。也让我们跟随电影镜头,去感受巴西的红与黑。

《再见巴西》

《再见巴西》是一部经典的公路片,讲述了一群吉普赛歌手沿着亚马逊公路穿越巴西,前去参加一场演出。影片以半纪录片的形式,记载了巴西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在叙事方面表现出一种随意,充满纯朴的魅力。摄制组沿着片中的路线,长途跋涉九千英里,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某种随意的姿态。

巴西内陆和南部沿海的里约之类相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而这部影片向观众展示的正是巴西内陆的风光。电影中展现了巴西最乡土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可能没有国舞桑巴那样著名,但是男女对跳的风情旖旎,绝对是撩妹必备。和爱恨情仇的探戈比起来,这种叫做Forro的舞蹈非常轻佻萎靡,和巴西人民在这部片子里表现出的对男女之情的轻松愉快一脉相承,相映成趣。

《记得童年那首歌》

影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写实力作。在美国影片泛滥成灾的巴西,本土味浓的巴西电影佳作可遇而不可求。影片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曾在巴西生活过一年,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就是在这样的共鸣中,我看到了巴西的乡村教育的窘况。Zezé Di Camargo出生于1962年戈亚斯州历史名城Pirenópolis临近乡村,尽管目前是巴西的天皇巨星,但在70-80年代本该接受中小学教育之时,由于政府投资不力,所以Zezé Di Camargo及其弟妹大多连最基础的教育也未享受过。这种状况目前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如果深入巴西东北内地农村或者亚玛逊地区,适龄青少年无书可读、走不出土地困囿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部影片中,我同样看到了农村贫民为寻找梦想,改变命运到城市寻梦的足迹。Zezé Di Camargo的父亲Francisco在农村本也有一亩三分地,但为了有音乐才华儿子们的前途,固执地放弃了赖有生存的家园,到戈亚尼亚市当小工养活家人。Francisco的这一行为其实与巴西城市化的进程相吻合。巴西的城市化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80年代正是贫民涌入城市的高峰期,而目前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已达81%。

影片的开头有不少是Francisco与妻子连续生育小孩的镜头,加上死去的Emvial,Francisco夫妇共生育了8个小孩。这种情况在80年代以前的巴西农村十分普遍。巴西之所以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最主要的贡献是农村与城市教育程度低下的贫民夫妇。在影片中还能看到,尚不到17岁的Luciano未婚生子,其小女友由于不堪忍受弃子而去。像这种17岁左右青少年就当上了未婚父母的,现在在巴西仍十分常见。影片中的许多画面,是在巴西每天都能看到的真实:失业、流浪卖艺者、鞋童、走街贬卖人......当然,影片中更多的还是音乐。土儿吧叽的农村舞会、抱手风琴、持木吉他的乡村歌手、牛仔节上的音乐演出......饱含深情的戈亚斯州内地音乐,通过Zezé Di Camargo与Luciano的原声演唱,为已有多处亮点的影片增添了无穷的亲切感。

《异国他乡》

《异国他乡》是90年代巴西电影史上的一部佳作,由巴西和葡萄牙两国优秀电影人顶力协作的颠峰之作,导演为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和葡萄牙著名导演尼尔拉·托马斯。沃尔特·塞勒斯1998年凭借《中央车站》这部感人肺腑的杰作荣获无数国际大奖, 2001年又出《太阳背面》而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02年的巴西电影杰作《上帝之城》他是幕后制作。

《独自在家》

在1970年,巴西队在墨西哥第3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但是当时正是军事独裁期间。本来由于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是这份欢乐却因黑名单的出现而蒙上了一层阴影。12岁小男孩Mauro因为被抛弃,找不着自己的父母而感到苦恼,事实是Mauro的父母已被国内军事政府拘留。由于邻居的帮助,Mauro的苦恼、孤独有所缓解。足球是Mauro的至爱,他也喜欢收集球星的图片,在桌上玩足球模型游戏,并期望能成为一名守门员。就像其他数百万巴西人人一样,足球在他们生命中很重要……

这是一部巴西味十足的片子,片中除了呈现小男孩Mauro的成长外,还有恋人之间的爱情,革命者的热情,父母子女的亲情,以及最重要的是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整部电影风格唯美,色调温暖。相比于其他基调沉重的巴西电影,本片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与人相互依偎、信赖的情感。

《里约往事》

一条街分隔天堂与地狱,贫穷终成一种罪恶?爱上富家女的里约热内卢穷小子不怕枪弹,不怕白眼,咬着牙龈向着种族歧视贫富悬殊充塞一万种不公义的人生陷阱冲刺,亿分之一成就童话的机会也不放过,无奈连《泰坦尼克号》式的浪漫也与他无缘……

《兄弟情人》

托马斯(Rafael Cardoso 饰)刚出生时,好几个星期双眼仍旧紧闭,身为医护人员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准备好,便会自己睁开眼。而最先映入托马斯眼帘的,便是比自己大6岁、同母异父的哥哥弗朗西斯科(Jocatilde GabrielVasconcellos 饰)。那一眼,似乎注定了两人无悔的爱情。随着年龄增长,托马斯对弗朗西斯科日渐崇拜,弗朗西斯科对托马斯更是呵护备至。两人互动亲昵过火,让父母不知所措。虽担心兄弟俩逾越「常轨」,但家人仍选择包容他们相爱的可能。经过人事物的变迁,弗朗西斯科和托马斯终于成为爱侣。然而托马斯需要为奥运赛事远赴俄国泳训三年。血浓于水的两人是否禁得起分离的考验?

本片为巴西最具争议的同志电影。导演跨越血缘与性向,讲述一对兄弟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梦幻与冲突、乱伦与唯美之间传达动人的画面效果。

《垃圾场》

这部电影入围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并分别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圣丹尼斯电影节中获奖。

里约的阳光和海滩总是那么迷人,然而就在里约瓜纳巴拉海滩不远处,却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影片拍摄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周围郊区、瓜纳巴拉海滩的一个巨大垃圾场,每天倾倒废弃物多达7000吨。那里的居民通过回收塑料瓶罐,卖给商人以赚取生活费用。垃圾工人塞巴斯蒂昂从11岁开始,已经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

来自纽约的艺术家威客·穆尼兹进驻这里,让拾荒者塞巴斯蒂昂作其模特,绘制了一副拾荒者在一个被丢弃的洗浴缸里休息的画作。以垃圾场为背景,拾荒者作为主题,是之前从未有人做过的尝试。两个人虽地位悬殊、背景各异,却在画作时不断了解和探索彼此,以及对于巴西贫富差距和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使得影片一方面亲切感人、又引人深思。

后来,塞巴斯蒂昂更随穆尼兹远赴欧洲参加画作拍卖,当看到以他为主题的画作被拍出四万五千美金的高价时,他喜极而泣。

《上帝之城》

“我们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他全能,而是因为他缺席。”——《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的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出生于巴西圣保罗,2004年他也因为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一方面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另一方面却是猖獗的犯罪活动和独裁,电影人用镜头记录下双面巴西的红与黑。

《上帝之城》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上帝到来,充满爱与童话的故事,传说上帝花了六天创造世界,在本该休息的第七天创造了里约,因此它被称为“上帝之城”,《上帝之城》讲述的便是里约西南部一个贫民窟的故事。尽管同样孕育了世界级的贫民窟,印度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倡导的是追求梦想和希望,而在《上帝之城》里,男童却像摆弄玩具一样摆弄手枪,贫民窟仿佛是一座罪恶之城,滋生着贫穷、杀戮、毒品和犯罪。

对于出生在此的孩子们来说,想要幸运地成为球星、歌星之前,活下来,是唯一要务。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的这部成名作改编自巴西作家保罗·林斯(Paulo Lins)的同名半自传体小说,他在七岁那年搬到“上帝之城”。和电影中的阿炮以摄影获得救赎相似,林斯依靠写作来抵抗社区中层出不穷的暴力。

《精英部队》

本片荣获200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如果有一个城市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那肯定是里约。

没有几个城市都像她一样有着如此多变的地貌,数个异常狭长而银白色的海滩,纯蓝的海水,巨大的城市内湖,高耸的基督山和整块巨石形成的面包山。所见之外,山海湖相间相交,移步换景,山水入画。美景配上狂放的桑巴,小得不能再小的比基尼,美味的烤肉,她就是天堂。

一方面,她又是地狱,从山项到山底浩浩荡荡的贫民窟,有着世界是最强悍的匪徒,每一两周必有警匪枪战。除了美国洛山机,里约是第二大拥有重装甲车的城市。警察们躲在严不透风的装甲里,从小洞中与悍匪交火。据说,联邦警察的直升机都能给打下来。

而在本片中,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巴西里约热内卢,警匪枪战时有发生。恶徒肆意横行,死亡如同家常便饭,甚至警匪沆瀣一气,危害城市。但就在这个混乱所在,却有一支刚正严明的部队横空出世。特别警察军事行动部队凭借其果敢凶狠的办案作风而令匪徒闻风丧胆。

《九月的四天》

该片由布鲁诺·巴雷托导演,由发生在巴西的真实故事改变。讲述了上个世纪 60 年代巴西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为了反对当时的独裁军政府,加入了一个地下革命组织。游行示威、抢银行、练习打枪,并且策划了绑架美国驻巴西大使,用以胁迫军政府释放15位革命同志的故事。

在电影里,这些参加革命的年轻人,带着一股稚嫩的气息,没有受过任何训练,也没有任何群众基础,靠着乐天派一般简单执着的想法去抢劫银行,抢了钱仍不忘演讲一番,却不小心中弹倒地。后来尽管绑架了美国大使,却在慌乱中让对方看到了自己的脸。这就是年轻人的革命,激情有余,经验不足,更像儿戏,而这或许也是当年那场革命的真相。

影片的结尾,也重新讲述了那段革命史的结果。几个年轻人,牺牲的牺牲,入狱的入狱,但是他们的精神则激励了另一些预谋绑架大使的革命同志。

1989年,绑架案发生四天后,巴西恢复了民主政治。

《中央车站》

这部公路电影深入南美大国巴西展现数百万人拋下家园和亲人到异乡谋生的辛酸现实状况,而祖孙般的感情变化也写得细腻动人。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Fernanda Montenegro饰)在这里帮人写信。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

《地球之盐》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

《太阳背面》

汤姆是一个穷小子,最近,一桩好差事找上了门,好友菲利普的富豪父亲找到了汤姆,希望他能够替自己找回成日在外风流潇洒的儿子,作为回报,汤姆将得到价值不菲的报酬。

循着菲利普的踪迹,汤姆来到了拿布里,见到了菲利普和他的未婚妻玛奇。菲利普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汤姆十分羡慕,玛奇的美丽和温柔更是摄取了汤姆的心魄,一个邪恶的念头应运而生。一次出游中,汤姆设计杀死了菲利普,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汤姆又杀死了菲利普的好友。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汤姆终将面临审判。

《爱,简单》

女孩吉瓦娜和男孩里奥是最要好的朋友。里奥虽然双目失明,但内心一直渴望自立,不喜欢来自父母的过多保护。新来转校生加百列饰不小心闯入里奥的世界,也改变了里奥和吉瓦娜的相处习惯。里奥对爱上加百列患得患失,吉瓦娜对里奥的疏远伤心难过,而加百列懵懵懂懂的回应更让男孩女孩们的世界复杂起来......

《爱,简单》是巴西导演丹尼尔·里贝罗根据自己2010年的短片《爱,牵手》改编、起用原班人马拍摄的剧情长片处女作。《爱,牵手》曾获得大小11个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奖。《爱,简单》依然讲述在牵手中跨越视觉的爱,然而与短片相比,故事的重心从性觉醒转移到了主角的独立成长上。独立成为电影的内核,其中也包括他独立选择去爱谁的自由意志。《爱,简单》获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以及象征同志电影最高荣誉的泰迪熊奖。

《和平时代》

1945年四月18日,欧洲战场战火已经平息,但巴西仍持续是战争状态,在一间里约移民局的狭小侦讯室里,一个冷血残酷的官员正在严刑拷问疑似是纳粹党羽的波兰难民...

南美的政治纷争和独裁统治下的故事一直都很多,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独裁,秘密警察,刑讯,暗杀。在一个刽子手嘴里描述起来如此的平和而让听众不寒而栗。一个真凶手面对着一个被误认为纳粹。长时间的对话并没有沉闷的感觉。

《蜘蛛女之吻》

拉丁美洲某国的监狱里,同性恋猥亵犯莫利纳与革命组织领导人瓦伦丁共处一室,闲暇时莫利纳讲述一部电影的剧情聊以解闷,这部老电影中包含的纳粹观点让瓦伦丁明显不适,但随着两人的相处,瓦伦丁渐渐理解了莫利纳的立场。

由于瓦伦丁身份特殊,狱方暂停对他的拷打,改为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套取情报,而莫利纳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这段时间里,莫利纳同狱方周旋获得些许好处,并最终让自己离开了监狱,被释放前莫利纳借蜘蛛女的故事表白了心迹,同时也将自己推入危险的边缘……

本片获198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等多项专业褒奖。根据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