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为急需救治的病人开“绿色通道”,先救人再收费。但有时候命救回来了,病人却没了踪影,钱自然也就收不回来。昨日,广州市人大法制小组视察市卫生局和市第一人民医院,面对医院的“诉苦”,有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医疗救治事业的投入,同时也要想办法筹集社会资金。“捐给灾区广州很大手笔,当然广州要有这样的胸怀,但毕竟‘自家的孩子更要抱好’”。

  开了“绿色通道”,5年被欠200万

  昨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朝晖向人大代表诉苦,医院为急需救治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免办一切手续。但部分病人因为还不起医药费或者干脆不想还,脱离危险后拒付救治费“玩失踪”。“很多急救病人送来时连身份证明都没有,无法做登记,医院既不能申请财政50%的补偿,也不能为病人申请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医院每年为这类病人垫付的费用多达10万到20万元,5年下来,已经有200万元了。”刘朝晖表示。

  市卫生局局长黄炯烈表示,目前对于市一级医院救治急救病人造成的欠费问题,财政按50%的比例进行补偿。同时,病人也可以在对其实施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的协助下,向市红十字会申请最高限额不超过7000元的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但据医院反映,7000元的最高限额,与病患实际的医疗费用仍有差距。

  另外,对属于流浪乞讨救助对象的危重伤病员,救助费用由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审核后,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有关规定偿付。

  “医疗机构对于社会救治,保本就行,不要想赚钱。”市人大代表王永平认为,但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医疗救治事业的投入,同时公开透明管理,“建议增加到1亿元”。王永平指出,广州捐给灾区很大手笔,诚然广州要有这样的胸怀,但对于“自家的孩子更要抱好”。

  常被打骂急救科医生不敢露名

  据黄达德介绍,市第一人民医院是首批加入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体系和120急救网络的医院,目前承担的广州急救任务量在全市居第二位。

  刘朝晖在座谈中谈到,目前急救医疗在观念、体制上较落后,社会急救多数由急诊科来承担社会急救,急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和压力都非常大,医护人员长期疲劳工作。有时候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医护人员还常常遭到酗酒、吸毒、斗殴病人的打骂。“现在急救科医务人员的胸牌都不敢写名字,只能用编号”。刘朝晖说,这种状况让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都没有保障。

  黄达德建议,“香港对重点医疗急救单位都会配置警察在急诊室门口维持治安,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但广州却没有,本医院的保安又没有执法权。”对此,人大代表王永平建议加强片警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点警”驻守急救中心,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