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药品价格下降 患者不领情店家不爱可能下架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5日讯 近半常用药降价了!从10月22日起,我省共有3409种规格剂量、301个通用名的常用药,开始执行国家零售指导价格,其中近半品种价格适当下调,平均降价12%左右。但今天记者在杭城各大药房走访时却了解到,虽然价格降了,不少常用药却面临着“患者不宠,店家不爱,甚至下架”的尴尬局面。
“有不少药的价格已经开始执行指导价了。”今天上午,在浣纱路上的同医连锁药店,欧医师正在核对部分药品的价格标签。记者在电脑中的划价系统看到,近80种常用药价格进行调整,其中八成是降价,像规格为0.125g×12粒的消炎药“美红”已从原先的19.5元调整为2.5元,南京“同仁堂”生产的排石颗粒也降了5元。而“云南白药”系的所有药品则上调数元不等。
然而,对于大部分常用药的降价,患者似乎并不领情。记者在浣纱路一带的三家药店随机采访了20位来买药患者,都表示并不知道常用药品降价了。正在挑选消炎药的王女士,一听记者介绍诺氟沙星降价了,反问道“是不是快到期了?”她说,因为对药品不太了解,而且不经常买,对价格没概念,买药基本上听医师的介绍。
不仅患者不领情,药店似乎对调价常用药也没兴趣。记者在养天和大药房新市街店看到,价格标签是调整了,但是想在成千上万种的药品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并不容易。药店医师表示,他们一般会推荐效果最快最好的药给患者,而不一定推荐降价药。而在武林路上的一家药店,负责人正在将益母草、归脾丸等7种药品下架,“指导价比进价还低,先停售,退给厂家再说。”
在丛安堂大药房,记者碰到了杨阿姨,她正一一对比自己经常要买的药品差价。她说,药店如果能张贴指导价目录,常用药会更受欢迎,比如乌鸡白凤丸,此次杭州一家知名企业的产品价格就从56.5元降至38元,患者在购买时,只要与其他同类药品一比对成份,就会对这类药品的成本价有个大致了解,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理性购买。
“吆喝”的方法有很多。在记者采访时,杭州市民还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比如厂家在广告中明确基本药物字样,药店在标签上注明调价前后的价格对比,或者在零售药店开辟基本药物专柜。而一位医药行业业内人士也表示,“患者买药更理性了,企业才会有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