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钟南山自曝误诊经历想到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因病无法到北京出席两会,但其仍在家中奋笔疾书,赶写提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其向记者透露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其刚到医院时,因为诊断失误将一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当成肺咳血处置了,病人险些被夺去了性命。这次误诊对钟南山的教训非常深刻,从此其在心目中牢固树立了“病人最大”的神圣宗旨。
钟南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家,在工作中可以说是成果显著,不仅亲手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非典肆虐时期,正是其挺身而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发表了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因此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而就是这样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竟然也有误诊经历,并险些导致病人死亡。读者在感叹之余,不由得更加佩服钟南山坦诚的态度。尽管误诊对于医生来说,也是不是个什么稀罕的事,人们也能够理解。但毕竟每一次误诊则意味着一个病人将遭遇危险,而对于钟南山这样的名医来说,误诊则显得“有损形象”了。钟南山这次误诊是其刚到医院不久后发生的,可以说是陈年往事,知道内幕的当事人肯定很少,如果钟南山自己不说恐怕不会有多少知道,而他一旦说出来,则意味这公众都将知晓其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但钟南山没有顾忌自己的地位和声誉,而是选择了实话实说,不仅警醒自己时时注意,也提醒自己的同行也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钟南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并受到国人尊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敢说真话。在非典时期,其发表的观点可以说是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重重压力,而最后的事实证明,他的观点确实正确并重要。倘若其当时有半点犹豫和畏缩,被压力所吓倒,出言再“谨慎”些,甚至装聋作哑,对于其个人来说,没有半点影响,但其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而说了真话,应该说是那段的深刻教训让其铭记了一个道理: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病人最大”。
钟南山向媒体直言自己的误诊经历,人们不仅不会对其的精湛医术有半点怀疑,更会打心里敬佩其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即便是名家大师也同样如此,但犯错之后,要承认错误,总结教训,并不断用其警醒自己、激励自己,让这段经历成为鼓舞自身前行的最大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自身的错误和教训中不断获取力量,不断前行。而如果像钟南山这样敢说真话,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和过错的人越来越多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