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北京市红十字会和北京解剖学会联合举办“生命追思会”,前往长青园骨灰林捐献者纪念碑前悼念。据了解,我国目前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的遗体、眼角膜等资源仍相当匮乏。请关注——

  眼角膜捐献手续办理成功后,兰溪市退休工人陶旭明不久前又提出了捐献遗体申请,这次他的儿子并没有痛快地在申请表上签字。

  3月15日,赵桂珍老人成为3月1日《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实施后该省首例遗体捐献者。而两年多前,赵桂珍的老伴儿张化安去世后,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遗体捐献。

  有别于“尘归尘,土归土”的离世方式,这些遗体或器官捐赠人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最后的贡献”。忌讳、不解、崇敬、感动、恐惧…… 没有哪件事会将如此多不同的人类情感汇集于一点,那么器官或遗体捐献究竟触动了人们的哪根神经,它又以怎样的方式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延续着的生命

  “以后想我了,可以去看看我的眼睛。”诊断出白血病后,吴联军决定捐献眼角膜,他这样劝解自己的家人。目前,已有谢、杨两位女士成功获得了吴联军的眼角膜移植,继续感受着光明。

  20世纪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让健康的器官能够通过手术在另一个人体内迅速恢复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新生”。这让已经终结生命的器官重新活起来,也让器官得到了重生与延续。据介绍,随着角膜保存和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认为不能用的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角膜都可以应用于各种移植手术了。即便出生 3天的婴儿捐献的眼角膜,也可作为患者角膜穿孔时应急修补之用,可以治疗小范围的严重角膜感染或者是皮样瘤等移植手术,是眼库需要的供体材料,能挽救不少患者的眼球。

  目前,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这些盲人中有60%以上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然而目前我国角膜资源十分稀缺,很多有希望重见光明的患者正在排队等候健康眼角膜。

  同样匮乏的还有用于基础医学教学的遗体资源。“每年接收20—30具遗体,而我们临床教学需要的数目大约是50具,只能满足教学需求的一半。” 北京大学医学部遗体登记接收站技术员金铎表示。按国际惯例,一个解剖台通常由4个人使用,捐献的遗体经过处理后将为学校提供一个学期左右的教学和科研之用,部分器官会被制作成标本,利用完毕的遗体,学校会负责送往殡葬单位妥善处理。

  基础医学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作为医学院所,这里只接收遗体的捐献,不过如果捐献者有意愿捐献眼角膜的话,我们会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医疗机构。”金铎说。大部分遗体捐献者希望自己捐献的器官不仅仅用于科研和教学,而是能够将更多的功能延续下去,更多地实现其价值。曾有消息表示,武汉市拟通过《遗体捐献条例修正案》,将人体的骨骼、皮肤、心瓣膜、听骨等组织用于临床医疗。

  传统观念阻碍捐献

  希望能够尽最后一份力帮助别人的爱心人士不在少数,早在2006年,重庆一位网友“召集遗体捐献志愿者倡议书”的帖子就引起很大反响。“相信科学、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能够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在离开人世后,把自己最后的、有价值的东西回报给社会。”这一口号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最柔软处,随后的几个月里,北京和重庆两地相继成立了民间组织,从捐赠到从事公益活动,“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反射出绚烂的光。

  然而,正如光与影的对立,“器官或遗体捐献”的对立面是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思想:“死无全尸”的悲惨,转世再为人的不完整……

  即便一些爱心人士成功战胜了传统观念,真正落实到捐献时还有颇多坎坷。金铎表示,生者的阻拦是器官或遗体捐献的主要阻力,“从领取申请表到实行公证,很多人得不到家属的认可”。遗体捐献不仅需要生者去施行,更需要生者的理解。

  科学与迷信对峙于此,金铎说:“我们接受到的捐献遗体,知识分子要多一点。”相信科学,成为这一爱心举措能够实现的关键。

${FDPageBreak}

  可建纪念碑铭记

  “我们每学期开课时都会举行纪念仪式,清明节前也会组织学生去长青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悼念。”金铎说。按相关条例,在征得捐献人生前同意或者在其死亡后经亲属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将已经实施捐献的人的姓名镌刻于纪念性建筑物上。

  “偶尔也会接到一些电话,说是条件困难,希望能通过捐赠遗体获得补助。我们都会依照条例和规定向他们做出解释。” 金铎说。相关条例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捐献的遗体和眼角膜以及用于商业活动。

  法律的健全和完善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中国红十字会健康服务处表示,在黑龙江省之前,我国还有福建、上海等其他4个省市也通过了相关条例。法律不仅让善良的举动有章可循,还以条文的形式向爱心人士表达了全社会的尊重与感动。

  武汉市从2000年开始接受市民遗体捐献,3年后通过《武汉市遗体捐献条例》。截至2009年8月,该市实现遗体捐献283例,从最初的每年1 例跳涨到2008年每年70例。北京市截至目前也有1.1万余人报名志愿捐献遗体,其中942人已实现捐献。2009年12月4日,山东遗体捐献纪念碑落成,实现捐献的46位爱心人士的名字已写在纪念碑上。目前,山东省注册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有2083人,实现捐献305人。哈尔滨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也正在建设中,经过了前期选址、筹措资金,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肃穆地挺立于各地的捐献者纪念碑,不仅给捐献者家属提供了一个情感寄托地,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