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现第“十一跳”悲剧

  5月25日凌晨,又有富士康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成为第“十一跳”,也是第9起死亡事件,此前有2名富士康员工跳楼受重伤。

  三因素相互作用致跳楼频发

  有专家认表示,选择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困扰已经严重到“崩溃”地步的表现。对于富士康员工跳楼频发,主要是以下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是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80、90后是现代大城市中新生打工族,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比较差,但同时,这代人更自尊、梦想也更大。进入现实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打工者难以适从。他们会觉得怀才不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世感。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是密集型工作磨损心理。企业员工出现自杀事件多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械的行业,如电子制造、IT等。这类行业的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是统一管理缺乏心灵关怀。据报道,富士康一个厂区有40万名员工,员工生活在集体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另外,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

  仅靠招聘心理医生远远不够

  “十连跳”悲剧发生后,富士康在22日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开出了20-60万元的平均年薪,招聘一批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可不幸的是,25日就发了第“十一跳”。

  有分析称,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80后、90后,大多来自贫寒的家庭,他们自强自尊而又坚韧,但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迷茫的人生前景使他们不堪重负。当他们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易出现心理偏差。

  以高薪招聘持证心理医师、心理咨询师,希望能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要解开这家超大型企业40多万员工的群体“心结”,却不是招几个心理医生就行的。

  富士康也承认公司管理上存在漏洞。还有人指责他们严苛的加班制度。在富士康工作就意味着加班,不加班只能拿相当于最低工资的底薪,八九百元。虽然很多员工为了多挣钱不反对加班,但长年累月的极其单调枯燥、超负荷劳动,必定摧残人的身心。

  富士康缺少的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这一点,仅靠心理医生,以及建立名义上的“员工关爱中心”是无法弥补的。

  心理调节,帮你摆脱“富士康”阴影

  富士康因屡屡发生员工自杀事件,被指是“血泪工厂”,对此,富士康感到十分委屈,认为是职工不适应该公司严格的管理方式和紧张的劳动秩序,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详情]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