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淡水鱼经抽检质量安全

  近期,长江野生鱼被检出含“环境激素”的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1日从武汉市农业局了解到,武汉市长江野生鱼产量极少,人工养殖的淡水鱼经抽检显示整体质量安全。

  据了解,武汉市鱼、虾等水产品主要采取人工养殖的方式,由养殖水面生产。目前,全市有养殖水面153万亩,精养鱼池40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42.1万吨,消费量为29万吨,产量远大于需求,而长江野生鱼占市场总销量的极少部分。

  武汉市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每月对各区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淡水鱼、生猪等质量安全进行抽检。其中,对淡水鱼日常抽检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等项目。结果显示,今年以来,淡水鱼已连续七个月抽检合格率达100%。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工养殖鱼类也存在“环境激素”所引发的问题。

  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2003年以来,长江流域连续八年实行禁渔期制度。每年4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和销售长江鱼。

  南京:长江野生鱼激素含量属安全范围

  这两天,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公布的多省长江野生鱼被检测出“环境激素”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南京市环保、农委等部门正式回应:长江南京段水质稳定达到饮用水三类标准,野生鱼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点名的城市包括重庆、武汉、南京和马鞍山。报告称:在这四市的野生鲤鱼、鲢鱼体内监测出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汞、铅、铬等重金属。对此,南京8条鱼样本中检测出了南京8条鱼样本中均检测出壬基酚、辛基酚和全氟辛烷磺酸。

  对此,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主任张哲海表示,这三种物质并不在国家标准监测范围之列。“检出不检出没有实质性意义,关键要看对人体健康和水的生态系统是否有害。”张哲海分析指出,污染物在鱼体内由于生物积累作用会产生累计,高于水环境本身的含量,这些鱼体内的毒素浓度并不高,仍然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青岛淡水鱼未现“环境激素”

  针对目前青岛市场上在售的本地鲤鱼含不含有毒物质的问题,记者咨询了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张永举站长,张站长表示,目前青岛市场上的淡水鱼没有发现“环境激素”等类似物质。“我们每个季度,尤其是在水产品上市之前都会按照质量监管方案对养殖的水产品进行监督和抽查,绝对保证青岛产地淡水鱼的质量安全。”张站长说。此外,张站长还表示,出现问题的长江鱼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大多是因为“陆源污染”,是一些工业用水流入长江后被鱼类吸收。而青岛当地产的淡水鱼多是室内工厂化养殖,养殖所用的水完全是地下水,所以不存在“陆源污染”问题。

  在谈及如何避免水产品被污染时,张站长表示,主要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要重视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一定要保证水源的卫生环境;第二要慎重选择鱼类的品种,挑选健康的鱼苗;第三要重视养殖过程中的中间管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