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橙子色素会渗进果肉 危害还未知
近日,有沈阳市民在街头买到染色橙,用水泡过后,拿纸巾一擦就掉色,扒完橙子的手也染上了红色。有商家自曝:目前“水果美容”已经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
近日,沈阳有市民在街头买到染色橙子,并反映:“用纸擦橙子,纸都是红色的了。”记者昨日走访了多家超市、水果摊儿,在购买的7份橙子里,有5份可以染红纸巾。
市民投诉:橙子一擦掉色
昨日(1日),家住铁西区齐贤街的赵女士在家附近一家水果店买了几个橙子。吃橙子前,赵女士刚洗完的手还未擦干,她吃惊地发现,扒完橙子的手竟染上了红色。
随后,赵女士把橙子放在水里泡了一下,“用面巾纸一擦,纸都变成了红色。”赵女士仔细辨认,发现橙子的柄处也是红色的。
“真是没法儿吃了!”她担心吃了会对身体有危害。
水果店:是否染色不清楚
昨日,在皇姑区一家水果店,记者询问店主橙子是否被染过色。店主表示,他们进货后直接上架进行销售,是否被染色不清楚。
不过这名店主表示,就算被染色了也不是他们染的,这样做浪费时间又提高成本,根本就不划算。
在另一家水果店,店主的回答更干脆:“橙子吃的是果肉又不是吃果皮,再说香蕉和芒果也都是催熟的,大家还不是一样吃,染色是为了好看,又没有染里面的果肉。”
在辽河街菜市场一个水果摊前,摊贩说,这些橙子进货较早,果皮有些缺水所以橙蒂才会看起来有点红。然而,记者在大型超市和一些水果店看到,橙子的根蒂偏白,接近木质本色。
记者试验:买7份5份染色
记者分别在五一商店附近水果店、辽河街菜市场、乐购长客店、家乐福北站店买了7份橙子。
两家大型超市里面的橙子是4元/斤,颜色发黄,橙蒂为正常木质颜色。而几家水果超市和市场摊贩售卖的橙子,分别为10元3斤和2.5元/斤,颜色橙红,橙蒂为红色。闻起来,前者有一种清香的橙子味,而后者有一股化学制剂的味道。
用水浸泡几分钟后,记者用纸巾擦拭从水果超市买的橙子,发现擦拭的部分露出了青绿的底色,而未擦拭的部分仍显红艳。
仔细观察橙子皮的表面,发现上面明显出现染色不均匀的状况,而青绿的底色上仍有红颜色渗透的痕迹,就连橙子皮的孔里都是红色的。
经记者检验,这7份橙子中,除了从两家大型超市买的橙子外,其余五份都有掉色现象。
${FDPageBreak}
自揭黑幕:染色很普遍
橙子染色让很多消费者吃惊,然而,在业内人士的眼里,这已经见怪不怪了。
沈阳市大东区一家果品批发市场负责橙子销售的张经理说,现在橙子染色挺普遍。有的商家为了抢占商机,早早就到脐橙产地蹲点,在橙子七八分熟的时候就从树上摘下来。为了能让橙子品相好,卖上好价钱,果品经销商就采用了“催红”技术,放在添加染色剂的温水中浸泡,使果皮变成橙红色后再在表面打上石腊出售。
张经理说,染过色的橙子一是“好看”,另外在售价上至少比未染色的橙子贵上0.3元。
不染色的橙子不好卖,这个说法得到了重庆市奉节县脐橙种植专业户龙占禹的认同。
龙占禹说,以前,他们的橙子就是原样到市场销售,但根本拼不过其他产地的橙子。因为别的商家把橙子弄得很鲜亮,品相好。
但从去年,这种原汁原味的橙子得到了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东北有了稳固的销售渠道,也可以让当地的消费者吃到放心的橙子。
调查
是什么让橙子“变红”了?
目前市面上,虽然工业染色剂在加工性能上和食用色素的效果是一样的,但由于成本比食用色素低,不法商家可能会用像苏丹红一样的工业添加剂使橙子“催红”。
那么,市场上的橙子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染色,对人体是不是有害呢?
沈阳市农委质量安全处的张处长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红橙子”究竟使用哪种色素还不好认定。但去年对橙子进行的抽样检查显示,并没有检测出橙子染色后含有害成分。
但也有相关人士表示,市场上的情况也在年年变化,究竟今年的橙子如何目前还不好判断。
危害
色素过量会渗进果肉
“脐橙被染色挺可怕。”国内知名食品安全专家农绍庄说,如果食用食品级色素催红的橙子,对人体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因为像“胭脂红”这类食品添加剂允许在规定含量内使用。
但国家有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用于掩盖食品本身的缺陷或者造假,橙子染色则涉嫌造假,对消费者构成欺诈。
根据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规定,人工合成色素严禁超范围使用,否则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今年11月份,西安水果市场上也发现“染色橙”。专家表示,给橙子染色不论是不是食用色素,都是不应该的,因为国家有规定,食用色素可以用在果酱等加工食品上,但是绝对不能用于新鲜果品。如果染色时间过长、染色剂的量又大的话,色素有可能从果皮渗透进入果肉,食用后会有害健康。
小贴士
如何鉴别染色橙
染过色的橙子,表面看起来特别红艳,仔细观察,可发现表皮的孔里有红色斑点。
用湿巾擦拭橙子表面,如果湿巾变红,说明橙子可能被染色;没染色的橙子,湿巾擦拭后只能看到淡淡的黄色。
染色严重的橙子,橙蒂也会变成红色;没染色的橙子,橙蒂是白绿相间的。
染过色的橙子,表面摸起来黏黏的。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判断结果。国内知名食品安全专家农绍庄表示,目前,也有一些食品用的色素水溶性很差,但这种擦不掉的色素危险性更大。因为,现在造假伪造的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还需要从三方面努力:一是政府的监管机制;二是商家的良心道德;再有就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