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齐齐哈尔、甘肃、长春……入秋以来,国内多个省市的血液储备纷纷告急,让“血荒”这个关乎生命安危的话题,一次次拨动人们的神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实行无偿献血以后,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血液储备不足的现象。为什么我国各地“血荒”现象频频出现?怎样才能让人们实现安全用血?

    用血遭遇“高峰期” 血液供需矛盾凸显

    今年“十一”期间,一则呼吁市民踊跃献血的消息曾见诸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各大报纸。消息来自于长春市中心血站。“黄金周”期间,长春市医卫机构用血量上升趋势明显,长春市中心血站O型、A型血存量紧张。当地一些医院甚至不得不停掉门诊病人输血,交完的款都退了回去,以保证住院病人用血。

    事实上,长春市并不是第一次通过媒体呼吁市民积极献血,来缓解“燃眉之急”。去年10月份,长春市中心血站库存量最低一度达到22万毫升,仅能够维持两天的需求,降低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各大医院的一些非抢救性手术也被迫推迟。

    “长春市用血紧张体现出季节性特点,一般集中在春节前后和9、10月份。”长春市中心血站献血部部长李冰冰说。

    李冰冰对记者分析,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很多人都愿意在农历年前看病,造成每年年初门诊量和入院量都有所增长。而入秋后,天气变化快,往往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的患者激增,使得秋季临床用血需求的显著增长。“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学生放假、农民工返乡的时段,采血量较其他月份往往会有所下降,因此造成供血紧张。”

    实际上,除了季节性缺血,血液供需紧张矛盾一直存在。李冰冰说,长春市每年采血量38吨左右,与东北其他两个省会城市差不多。一些大城市比长春市用血更紧张。“永远在撵,血液供应远远赶不上临床需求的增长。”

${FDPageBreak}

    新老问题齐施压 用血紧张压力加剧

    “周围很多同学都不愿意献血,认为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吉林大学学生成慧敏的一句话,道出了人们一直以来对献血安全性的疑虑。

    记者在长春市街头采访时发现,不少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献血“大伤元气”,会造成身体虚弱。“我们在工作中也深深感觉到,大多数市民还在怀疑献血不健康,这是困扰无偿献血工作多年的老问题。”李冰冰说。

    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医保覆盖率的提高,尤其是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的上升,近年来低收入人群的就医比例不断上升,使得临床用血刚性需求不断增加。

    长春市吉林大学白求恩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刘冰说:“10月中旬以后,随着农忙结束,医院新农合患者明显增加。长春市内各大医院情况也与此类似。”另外,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周边的地级市县和省内其他城市中的病人也往往选择到长春就医,造成长春市所需要的血液量不断增加。

    此外,专家指出,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等原因也使得医院手术数量及用血量持续增长,血液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无偿献血宣传不到位、公众对献血安全性有质疑,一方面临床用血的需求在显著增加,供需之间的矛盾如双方拉扯的细线,而今年出现的“慈善危机”又在这紧绷的细线上,添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去年10月末,长春市曾发生结构性缺血,急需RH阴性血,当时我们一呼吁,市民特别踊跃,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有大批人士前来献血。”李冰冰表示,今年发生“郭美美事件”后,导致公众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无偿献血意愿明显下降。

    今年,长春市中心血站从9月末就开始发布结构性缺血信息,但是群众献血一直不踊跃。今年1-10月,血站通过各种办法增加采血量,尽管采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但是献血人数并没有增长,只是单人次献血量提高了。“我们曾经到两所学校动员无偿献血,但是基本无人响应。”李冰冰对此十分心寒。

${FDPageBreak}

 

   供需双方“松绳” 让血液成为安全保障

    为什么“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是不是血站在从中牟利?为什么没看见血站工作人员献血?献血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存在着不少疑问,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公益事业透明、公开则是破解“血荒”难题的关键。

    针对人们认为血站“一倒手就赚钱”的怀疑,李冰冰解释道,我国实行无偿献血,血液本身并没有费用,但是“一倒手”的中间过程很严格,要检测、制备、储运……成本其实远远高于临床用血210元/毫升的价格,患者支付的实际是血液制备的成本费。“而血站内部每年都要组织献血活动,血站所有工作人员每年都会献血一次或是多次,这我们是肯定保证的。”李冰冰说。

    吉林大学副教授蒋蕾则认为,血站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采血量、用血量和运行成本,把公益事业的运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特别是‘郭美美事件’之后,公益事业包括无偿献血,只有更公开、更透明,才能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要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解除群众疑虑和不必要担心。对于群众担心的交叉感染问题,长春市中心血站准备采取请公众参观的方式,让群众放心。吉大一院副院长牛俊奇认为,无偿献血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建议中小学教育中开展无偿献血教育,从小培养公民无偿献血意识。

    “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血荒’要做到‘开源节流’。”吉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赖增新表示。

    “开源”就是增加血液来源,在壮大献血队伍的同时,扩大“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应用。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医院已经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患者术前采血,术中或术后再输回自己体内。

    “节流”就是加强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临床用血计划,增加用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刘冰说,通过科学排定手术,吉大一院用每周9万毫升的血量完成了正常用血量12-13万毫升的手术。

    另据了解,长春市近期即将出台新的《长春市献血管理办法》,采取多项措施破解“血荒”难题。比如,调整献血者激励机制,奖励金额由18元提高到50元;无偿献血超过1000毫升,终身免费用血;简化用血报销程序等。为了解决突发性“血荒”,长春市还将血液采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建立应急献血者队伍和稀有血型保障队伍,保证关键时间临床用血能采得来、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