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以来,全国多地持续低温,因此许多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的人极易出现局部冻伤,其中以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较多发。专家表示,当冻伤发生时,不宜用雪搓,再用炉子烘烤等的这些土方法,因为这对冻伤来说非常有害,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度以上冻伤须及时诊治

  局部冻伤的程度按四度分级,1度最轻,只伤到表皮层,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红肿。通常情况下,1度冻伤只要尽快脱离寒冷的环境,快速复温后涂抹冻伤膏即可。复温可采用40℃一42℃恒温热水进行浸泡,在15-30分钟内可使体温迅速恢复接近正常。

  中度冻伤则表现为,受冻皮肤红肿明显,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疼痛较重,甚至感觉迟钝,对冷、热、针刺不敏感;重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受冻部位颜色苍白,并出现紫褐色或黑褐色坏死状态,局部的感觉也完全消失,极容易并发感染。若出现上述情况的话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有基础病变的病人要慎防

  许多人在发生冻伤时仅凭肉眼判断,其实这样是不准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张兆新就表示:“有时候冻伤的临床表现和实际损害是不一致的,你看起来很表浅,有可能结果是很严重的。”此外,冻伤的发生除寒冷外,还与环境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因体弱、过度疲劳、创伤等引起的抗寒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预防冻伤时,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变的病人更需当心。在气温寒冷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保暖,鞋袜不要穿的过紧,潮湿的袜子及时更换,鞋子尽量柔软一些。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