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慕竹

唐德宗时,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贾耽任山南东道(治所在湖北襄阳)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因为避乱,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建立了临时行营。贾耽有事要向德宗奏报,便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梁州,不料这一去,竟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樊泽返回时,贾耽正设酒宴与人饮酒,忽然下属报告有朝廷的紧急文书,他打开一看,诏令樊泽代替贾耽的节度使职务。贾耽看罢,把文书揣到怀中,不动声色地继续喝酒。酒宴结束后,贾耽便命令堂吏去见樊泽。牙将张献甫听说此事后,气愤地说:“樊行军在皇上面前自谋节度使职务,侍奉主帅不忠,请允许我把他杀掉!”贾耽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樊泽现在就是节度使了。”当天他就离开了驻地,并命令张献甫跟随自己,山南东道军府平静地完成了交接,没有发生任何事件。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节度使享有财、政、军大权,跟一个小皇帝差不多,仅凭一纸诏书就放弃如此重要的权力,在当时的人看来有些不可想象,但贾耽并不以此为意,抬起屁股就走了。贾耽不把权力看在眼里,其实并非超然物外,他还真有心仪的事情,不过不是权力与财物,而是地图。

贾耽从小就喜欢地理书籍,入仕后十分重视地理研究,目的是想绘制一幅国家地图,就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用米堆积的立体地理模型,以供军事行动之用。原来贾耽年轻时正经历“安史之乱”,国家因此走向衰落,大唐的西北边界,被吐蕃等入侵推进到了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他深为忧虑,时刻梦想着能够收复失地。

这成了贾耽最放不下的事,除了翻阅有限的历史典籍,他还利用一切机会搜集资料。他曾任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只要来了外国使节,他就会不厌其烦地向人家打听那里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此外,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遗老,也是他热衷谈话的对象,甚至街谈巷议的零言碎语、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谚,他都会留意记录,然后汲取精华,去伪存真。

即使当了宰相之后,在繁忙的政事之余,贾耽依然醉心于地理研究,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积累,陆续完成了《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海内华夷图》等地图的绘制。其中《海内华夷图》“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比例尺为一寸折百里,相当于1∶180万,图的面积达10平方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首创墨朱殊文制图法,即用两种不同的色彩填写地名,这种方法影响久远,为后来的历史地图学家所遵循。此外,他还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皇华四达记》《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等数十卷地理著作,成为国家行政治理的重要依据。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依据价值取向做出选择。贾耽能够断然放弃醉人的权力,是因为心目中有比那更重要的东西,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为唐朝历史的沿革留存下了宝贵的资料。如果我们至今还迷茫于世间浮华的追求,那多半是我们的心还未找准归宿。要知道,心有所依,才能梦有所成。

(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