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东大肛肠医院 春天的第一次胃镜检查,【全新选择】磁控胶囊胃镜,从此不在“畏镜”
导读:胃癌,是一种令人感到可怕、恐惧的疾病,虽说目前医疗水平发达了,但对于胃癌,人们有时候依然束手无策。
胃癌起病隐匿且来势凶猛,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不管用再贵的药,再好的医疗,也很难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
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没有提前预防,癌症这个魔鬼真的可以打倒任何人,无关身份地位,无关经济条件,无关医疗水平!
胃镜检查对于胃癌筛查是十分必要的
大量研究显示,其实大部分的胃癌是可以避免的!怎么避免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体检!越早揪出胃癌这个病魔,生存几率就越大,癌症前期发现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大于后期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小体检≠防癌体检,如果想精确筛查出胃癌,还得做特定的检查项目——胃镜!
胃镜检查出现哪些异常预示胃癌的风险较高呢?
首先,警惕溃疡。研究发现约1%的胃溃疡患者会进展为胃癌,通过合理的抗溃疡治疗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因此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时,需早期治疗。
其次,应警惕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生。该病变为癌前预警,进展为胃癌的风险较高,应及时筛查相关危险因素,如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但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胃癌的发生。
此外,若胃黏膜活检提示异型增生,则为癌前状态。但异型增生分轻、中、重三型,轻型通过合理治疗有机会逆转正常,重型则不是那么乐观,有时甚至与高分化腺癌不易区分。
另一种胃部疾病,如胃息肉。可能也会成为胃癌的导火索,以腺瘤性息肉为甚,癌变的风险高于炎症性息肉,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需引起重视,早期通过胃镜下手术治疗,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老百姓对普通胃镜的接受度非常低!
在我国,胃癌早期的诊断率仅有10-20%左右,远远不及发达国家40-60%的诊断率,造成这一现状的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出现胃部症状时接受胃镜检查的比例较低。“医生,一定要做胃镜吗?能不能不做呀”在临床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有这样的疑问,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初诊患者愿意胃镜检查的比例还不到1/3。
胃镜检查的接受度低与以下因素有关:
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症状严重的患者,更容易接受胃镜检查;
对医生的信任度:患者对接诊医生越信任,接受胃镜检查的可能性越高;
对病情的重视度:越是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不会有事,对胃镜检查越抗拒;
对胃镜的恐惧感:胃镜检查普遍让患者感觉很恐怖很痛苦,即使愿意接受检查的患者也同样感到紧张;
做胃镜的舒适度:如果胃镜检查在麻醉下进行,患者的接受度更高;
身体的客观条件:有些年纪大的患者担心自己身体弱、疾病多,承受不了胃镜检查的痛苦,所以不愿意检查。
除了做胃镜,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很多人觉得,现在CT、核磁检查都很厉害,而且据说PET-CT什么都能发现,是不是可以代替胃镜?遗憾的说,这些都不行!
胃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能直接取组织进行活检,在显微镜下做病理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而且近些年,胃镜检查结合分光、激光、色素染色技术等等,更是大大提高了胃癌对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在目前的检查手段当中,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磁控胶囊胃镜,无痛胃镜新选择!
胶囊胃镜,顾名思义,就是一颗可以拍照的胶囊,让患者像吃药一样把“胶囊”吞下去,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能用“火眼金睛”把胃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及时发现胃部疾病。
随着消化道的蠕动,胶囊最后就会随大便排出体外了。患者只需要在随后的一两天内排便的时候注意一下,胶囊有没有被排出来就好。至此,一颗胶囊胃镜的检查使命也就完成了。
胃癌并不可怕,只要早筛查,早发现病灶,是完全可以避免恶化,甚至治愈的!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40岁以上,无论男女,特别是常有胃部不适、胃癌家族史、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人以及本身做过胃镜有癌前病变和疾病的患者,有消化道不适和Hp感染的患者都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
不同于插管胃镜,做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只需要受检者前一天晚上禁食,提前做好胃部清洁准备,检查当天吞服胶囊后,配合医生操作检查,大约15分钟即可完成胃部检查。整个过程中患者没有任何痛苦哦~
优点不止一点点:
■ 无痛无创、检查过程无任何不适
胶囊胃镜体积很小,只需随水吞服即可进入体内,全程无痛无创,检查过程没有任何不适感。
■ 一次性使用,安全卫生,无交叉感染风险胶囊胃镜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真空独立包装,一人一粒一次性使用。检查完成后1-3天左右会自行排出体外,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前磁控胶囊内镜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可实现在人体胃腔内自由平移、仰视、俯视、旋转及上下移动,且能够完成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无麻醉,且对病灶360°全方位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