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玉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都对学生技能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降低了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因此,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改善当前就业困境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于计算机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由于很多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学生所掌握的有关知识无法满足实际计算机市场的需求,计算机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与此同时,企业又由于要求较高而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因此,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于有效衔接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则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当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无法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

1、把握就业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理念上,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逐步被教学人员接受并运用,无论是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还是在专业设置与技能训练上,都要把握就业导向。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等为核心,围绕市场、企业、社会构建合理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必须考虑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通过市场调研、实地调查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关注市场走向与动态,充分了解市场对于中职计算机毕业生提出的具体要求,以此来实现培养目标设置的就业导向性。

2、结合培养目标,灵活设置课程

为了使毕业生的所学技能能够达到企业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既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并突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色。例如,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设置多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修一两门其他课程,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课程,来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拓宽就业选择范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的对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强化,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计算机教学、实习教学等多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特别减少验证性实验以及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工艺性的综合实验。除了课程设置之外,中职院校要增加教学上的硬件投入,将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当引入学校,发挥现代企业与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

3、项目化教学法,满足就业需求

项目教学法,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对象,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后再演示给学生,之后由学生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协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提倡“任务驱动”,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实用价值。以德国教育家海因里希的项目教学法介绍为例,首先,由学生或者老师选取现实中的一个造桥项目,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项目计划书,之后,启用项目,利用“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的结果,让学生对设计思想以及构造机理进行阐释,最后由教师评估学生作品。这样的步骤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提高其综合素质。

4、加强教师培训,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师团队,因此,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职院校应该着力打造“双师型”与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采取竞聘上岗、招聘等多种形式留住人才。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打破自身的封闭性,积极进行教育研究。由于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参与到职业实践中去,提升自身的职业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

三、总结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程度显著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就业导向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实际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因此,中职院校要将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提高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