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奇

2014年6月26日,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由于崔永元慈善公益基金也曾遭受过举报,记者就问他:“您怎么看人们对李亚鹏、李连杰基金会的质疑?”“李亚鹏也好,李连杰也好,包括我,我们出席一个商业活动,做个广告拍个电影什么的,一年挣个几千万还是挺容易的,而且正大光明。为什么要办基金会?弄来几千万,然后冒风险从基金会‘黑个几百万,这脑子是不是进水了?”闻言,记者含笑点头。

面对记者之问,崔永元不正面应答,而是借助于逆向思维,将不必贪污之理巧妙地融于反问之中,既启人心智,又幽默诙谐,确实令人心服口服。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反其道而思之”,自可见人之所未见,进而言人之所未言;如此一来,对方在惊讶复惊喜之后,就必然会对这个新言说表示认同和赞赏。

逆向建议,能让人茅塞顿开

据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回忆,钱钟书先生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期间,在职称评定时,对于他的“一级研究员”这个申请,有几个评委提出了他们的困惑:不知道钱钟书到底是干什么的?你说他是搞外国文学的吧,他在中国文学方面非常厉害;你说他是搞文学研究的吧,他又特别擅长文学创作;你说他是搞创作的吧,他近几年又主要在搞《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翻译……这种连“专业”都搞不清的人,评他为“一级研究员”合适吗?闻此,逻辑学泰斗金岳霖教授哈哈一笑说:“咱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不要问钱先生是干什么的,而是要问他还有什么不会的。”此语一出,众人随即茅塞顿开,钱钟书学跨东西、博涉多能,如果他这样的大家都不能评为一级,还有谁够资格呢?

钱钟书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但他这种无所不能,却致使“专业”不得凸显,进而在职称评定中遭到评委质疑;对此,金岳霖不去谈钱钟书哪个研究方向更为专注,而是逆向思考,建议对方想一想钱先生“还有什么不会的”,于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涉足领域广泛的钱先生无所不精,无所不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评他为“一级研究员”呢?

逆向解释,能让人恍然大悟

齐相晏子门下有个叫高缭的幕僚,入幕三年,凡晏子吩咐的事,都做的不错。然而晏子却辞退了他。看到同僚来为他喊冤,晏子解释说:“我之所以辞退他,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向我提过建议,也没有当面指出过我的缺点。”闻此,幕僚们更是大惑不解:“难道这样也是错?”

晏子真诚地说:“我这人就像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需要能工巧匠用斧头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只有这样精心打造,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器具。可高缭在我身边整整三年,一直唯命是从,这对我没有丝毫的益处。我任用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给我挑毛病、提建议,以利于我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啊!”听罢这话,幕僚们都点头称是。

在幕僚们看来,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即是有功,自然不该被辞退;但深知自己并非完人的晏子,则希望听到诤言,以帮助自己改过迁善。于是,他便将这一与众不同的逆向思考真诚道出,在解释为何辞退高缭的同时,既显现出一种自谦和自强,又能给他人以警示。如此这般,幕僚们能不引以为戒?不单单要完成任务,还要学会敢于谏言。

逆向鼓励,让人顿感正能量

演员孔维是北京电影学院96级明星班的班长。为了不让班主任崔新琴老师失望,孔维热情高涨,绞尽脑汁地策划各种活动以丰富同学的学习生活。可每次搞活动,总会遭致一些同学的批评。不堪打击的孔维便向崔老师请辞。

崔老师听过她的解释,真诚地对她说:“小孔,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老师告诉你,越难接纳之人,越是你的贵客,越要以诚相待。日常社交中,我们有时难免遇到自己不能接纳的人,而且常常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孰不知,嗔恨只能自伤,包容才能宽广。因为,你做的事情越多,出现的问题必然也会相应增多,能一针见血指出你缺点的人都是好人,我们无须反感,因为他没有想过对你不利。如果是坏人,会看到你的缺点后,一言不发地默默潜伏,甚至看着你走弯路了也不愿意提醒你,这才是对你最大的危害。”孔维听完崔老师的话,心情好多了。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到: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每个人都想给他人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孔维因为同学的一些批评而产生消极心理,提请辞职,这是一种始于对批评的恐惧而产生的错误思维。而班主任崔新琴老师则用反向思维去论述:被批评并非是坏事,因为批评者都是想让我们进步的人;反之,他们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来对待我们,我们则成长更慢。崔老师这番逆向鼓励,充满浓浓的正能量。

当然,逆向思维在说话方面的运用并不限于以上数种,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多角度思考,挖掘出问题的另一面,那么,就一定能说出新意,取得绝佳的表达效果。

(兰明芳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