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障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策略的初探
戴玉萍
【摘要】文中阐述分析了智障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出现障碍的成因及使用策略提高其沟通能力,初步实现智障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智障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策略方法
一、智障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
(1)有沟通的需求,并有一定的理解力,会用“非语言”与人交往。这类智障学生,老师会教授他们非语言教学,加强他们的理解。让他们能基本理解他人简单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能理解其背后的意思。虽说他们有沟通需求,也能独立运用非语言发起简单的社交讯号,较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有自己的同伴、好友。
(2)基本无沟通意识,因性格特质、环境因素等未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求。这类智障学生在课堂上大多不举手发言,也不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得更为被动,倾向于回应他人的评论或提问,有的根本不能完成与人交流,出现沟通困难。
二、出现沟通障碍的成因
1、生理机能
(1)无语言能力:好多智障学生都是无语言的,不说话,也不懂如何说话。如脑发育不良、唇裂者,出现了语言、吞咽、发音等方面障碍。影响了其说话水平,出现了沟通障碍。
(2)语言发展迟缓:智障学生会因构音、声音、语言流畅障碍等问题,使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构音、词汇等,如学生会把“公”发成“bong”;与人沟通所用的词汇相当有限,而对别人言语中较抽象的词汇在理解上会有困难和出现误解。
2、心智能力
(1)沟通动机缺乏:智障学生由于脑功能发育障碍,认识运用知识能力差,生活经验贫乏,普遍缺乏沟通动机。故在学校及其他场所,很少主动与人交谈,不会抓住交谈的时机来正确表达自己所想,从而加大了他们与人沟通的障碍。
(2)沟通技巧缺乏:除了语言本身的缺陷外,智障学生沟通技巧方面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如在沟通过程中不与人保持目光接触,不懂运用除语言之外的非语言表达;也有与人交谈时,他们常会答非所问,拒绝回答。
三、提高智障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
(1)以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主,发挥教师在沟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者,特别是语文老师。同时我们懂得在交往中习得言语。故他们更应在一种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如《使用礼貌用语》一课中,教师创设动物请客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表演中既有了客人与主人主动沟通的动机,学会了做客的礼仪,又锻炼了与人沟通的技巧。
(2)以多种形式的辅助手段来表达个人需求,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沟通的辅助手段很多,如手势、肢体动作、“U-SYMBOL”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能力。我以“U沟通贴纸”的使用为例,让学生用“U沟通贴纸”表达“我想要吃……”训练如下:
1、学习“U-SYMBOL”上的图片
内容设计:
训练方式:师教授上述图片,让他能听指令指图片,师再出示实物“苹果”、“香蕉”让生找相应的图片,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以后理解问题及表达主观意图打下基础。
2、过程:理解问题并作出回应——句型(你想要吃……)
内容设计:
训练方式:师出示苹果、香蕉的沟通簿,给他苹果、香蕉的图片。如果他把 “苹果”贴在“你想要吃”的后面,就不允许他拿实物香蕉吃;学会了形象地报告了自己的需求。
3、表达需求——我、想要、吃、香蕉、苹果
内容设计:
训练方式:师出示以上沟通簿。让生利用 “U沟通贴纸”告诉我想吃的水果,他告诉我“我想吃苹果”我就给他吃苹果不给他香蕉,让大家很容易了解到他的需求。
(3)以生活为基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实现智障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校内设跳蚤市场发展学生购物交往能力。智障学生通过跳蚤市场,在父母带领下学习购买物品,发展自己的购物能力。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了与人交往动机,提高了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银行存取钱提高学生理财交往能力。智障学生去银行学习存取钱知识,学习先取号排队,等叫号坐到相应窗口,向人表达自己需求等一系列环节。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体验到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国屏,王俊凯.U-SYMBOL沟通任易贴使用手册[M].2008,03.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