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姝苗

一个人的故乡,是滋养他心灵的家园,不论岁月多久长,相隔有多远,都无法将它挥去。

我在故乡生活了五年,那是生命最初的幼年时代。1978年我一周岁时,父母因为生计所迫,把我寄养在乡下。从此,乡村成为我的成长家园:在荒芜的田埂上嚼着草根,在滚滚的麦浪里纵情奔跑,与天地间一切放养的生灵相依相伴,昆虫、禽鸟、牲畜以及溪流、泥土。记得被父母接回身边时,我被妈妈戏谑成“小叫花子”。他们重新装扮了我,试图在心灵与身体上重塑一个光鲜的女孩子。然而,我的骨子里已浸透了乡土气息,我生性被濡染的土气再也无法褪去。

终于有一天,在这个阴雨霏霏、哀思悠悠的暮秋,我带着长久的眷恋,重新投入故乡的怀抱。踏进故乡的那一刹那,老树依旧忠实地守在房前屋后,高大的榆树、桐树,壮硕的梨树、槐树对我敞開怀抱,我依稀嗅到梦的气息。故乡,我回来了,你的孩子来看你了。泥坯墙、黄土路、青瓦房,粗陋的故乡环山绕水,用清澈的眸子打量我的举止。那一缕风,裹挟着儿时与我相伴的柳笛声,调皮地在我身旁逗留,梳理我这么多年被羁绊的魂灵。我忍着内心汹涌的悲喜,想大声对你呼喊,我还是从前那个爱你的孩子,虽然一身风尘,依然满腔赤诚。

我爱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在空气日益浑浊的城市里,我每日每夜都期待回到这里,与幼时的记忆重逢。如今,很多年过去,我的故乡竟日渐单薄了,逝去的亲人以及飘散的风景,像冬日萧瑟的树,枯了枝叶残了色,只有思乡的根扎在土里,日渐更深。

年复一年,乡间小路的平静被打破,变得不再清冷孤寂。车行驶在一马平川的沥青路上,再寻不到土路上那串深陷的泥足和趔趄的脚步。还没回过神,曾经那般遥远迷茫的村落,竟然就在眼前了。我寂寞的眼睛在到处寻找,梦里的溪水不再卷着缱绻的思念,潺潺流淌;那条铺满了苔痕浮萍、戏着鱼虾柔软的河床啊,已经被一览无余的水泥糊上了底;曾经溅起过多少欢跳和笑闹的鹅卵石,也不知躲到哪里,了无踪迹。

乡间的路是一条沧桑的褶皱,埋藏了故人的忠骨,吞吐着香火的延续。我抚摸着碑上老一辈的名字,那是生生不息的血脉。韦庄《菩萨蛮》写到:“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细嗅人间烟火,体味骨肉难离。人如未老,还是莫要回故乡,看到那安卧在故土的亲人,是最让人伤心断肠的时刻。

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与其将人生叹作梦影,不如让我们在醒的时候彼此温暖,好好珍重。

(编辑 王玉晶/图 锦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