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杏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提出“德、智、体、美”的四育教育方针,并对其中的美育作过这样的阐释:“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见蔡元培《美育》文选)这句话明确点出了美育的内涵和意义。进入新世纪之后,美育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两个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所具有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中学的美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与美育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借助艺术手段达到美育目的的有力途径。

美术对美育方针的实施、落实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美术不等同于美育,美育也不能代替美术,把二者混为一谈,美育的落实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教学中如何理解美术与美育,摆正二者关系,是教师正确实施美育的前提。

众所周知,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美育,指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广义性和多样性,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之中。而美术则是造型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艺术。因而,美术与美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和概念,美术从属于美育之中,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包含欣赏美、表现美两个方面。欣赏美,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是与非,辨别客观事物的美与丑;表现美是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在生活、学习和创造中主动表现美好的事物。美育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及能力,它不仅培养对外在美的感受,更对人的内在心灵的美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育不单指艺术(音乐、美术)教育,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学科之中,各学科的各门课程都蕴含有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语音的丰富变化组成了语言,而语言是借助于文字符号得以表达的(文字有渊源的历史),汉字本身的构造即是独特的美的形式。语文教学中,诗的韵律,歌的咏诵,词的押韵,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各种文体作品中丰富的内容,都含有美的感染力。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乃至表现美的培养。再如,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更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的美德。通过生动、形象的事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内在的美。至于历史通过丰富的史实验证人生的创造美,地理课中通过了解自然环境、气候,表现世界的美,动、植物学科中各种生命的形象、色彩美,乃至体育课中的运动、力量、速度、健壮体魄美,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力途径。在数、理、化各学科中,数字的量变,几何的点、线、面构成,化学的反应式,物理学中光、色、运动、静止、相对论……等等,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而显现出科学的美。同时,教学中根据各学科的具体特点,课程的设计编排,版面板书的设置,教具的设计制作,授课中的寓教于乐,语言的幽默风趣,语调的抑扬顿挫,直至教师的一举一止,一言一行无不蕴含有美的创造。可见各门课程中都含有美育因素,美感包罗万象,因此,可以说美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具有广义性。

美术是艺术教育,对于贯彻美育方针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其他学科 相比较,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美术教学中,美与术的有机结合是美育教育的具体体现。美即审美感受教育,运用生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了解认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作品美,从而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情操;术,是通过具体的技巧、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术离开了美,就成了缺乏想象和创造的简单机械操作,就会导致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脱节;美没有了术,审美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既缺乏感染力,更缺乏表现力。在教学中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体现美育教育的特点,才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开发智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布置学生作画之前,应引导学生多观察,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获得不同的视觉审美形象,然后再让学生多思考,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法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的形象表现出来。在美的内容和美的表现形式都考虑成熟后再动笔作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都应始终贯穿一个“美”字,离开了这个字就改变了学科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隶属于美育之中,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具体学科之一。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要利用美术学科的自身优势,积极强化美育教育。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片面夸大美术的美育功能也是不科学的,它会使美育的路子越走越窄,因为,美术毕竟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做为美术教师,应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优势,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联系,全方位、多途径提高美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