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昕

“有时孤独是致命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正坐在山顶的一块岩石上,看那枚寂寥的夕阳向崇山处缓慢地滑落。他是哲学教授,博导。他接着说:“一个人被忽略在人群中就如一片叶子遗落在森林中一样,没人注意你,没人看你一眼,那種孤独是不堪的。”

那年,他10来岁。父亲早逝,母亲是小学教员,但身体很不好。他长得瘦小,成绩又差,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他与同学们一起看露天电影,睡着了,电影散场后却没一个人叫醒他。有一次生病在家,包括老师居然就没人发现他几天没来上学。孤独使他开始厌倦自己,厌倦这个世界。一个周日的上午,他独自来到江边,打算永远消失在江水中。当时的处境,存在与消失又有什么区别呢?“哥哥,哥哥”,他听到有人喊。站在身后的是邻居家的小姑娘,就六七岁。他问,你是喊我吗?小姑娘手上拿着几张纸,连连点头,说,我一直跟着你,喊你你没听见,哥哥,帮我折几个纸飞机好吗?强大的孤独感在小姑娘的眼神中瓦解了。就是这个眼神,使他获得了拯救。

以写孤独题材著称的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在谈创作体会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他约一位女性朋友一起吃饭。她已经单身3年,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独。他们面对面坐下后,他问她:“你还好吗?”她回答:“你知道吗?终于有人看见我了。”他说:“你就坐在我面前,我当然能看到你。”她说:“不不,你知道吗?每天我搭乘地铁去上班,没人看见我;我在大公司里工作,没人看见我;周末我是一个人度过,没人看见我;我生活在巴黎,一个有着800万人口的城市里,没人看见我,我像一个隐形人一样活着。可是现在,我们坐在一起吃饭,我终于觉得自己不是隐形的了,有人看见我了。”

我们往来于人群中,而孤独感又常常来自这片熙攘与喧闹。在摩肩接踵之间,陌生、疏离、无视、忽略……以一种难以抵御之力,将我们推进空空荡荡的孤独中。

我们应该打破这个冷酷的藩篱。我们原本是怀着相互依存、彼此友爱的目的汇入人群之中的,我们有理由让这个初衷如和煦的风在我们眼眉和手掌间苏醒,友善的微笑着向人群伸出手——

你好!能认识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