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接触过手工编织圈的人,大概都听过“辛巴奶奶”杨劼的名字。可很多人不知道,10年前,她還是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编,制作过《梦想中国》《非常6+1》等热门节目。46岁那年,她却下定决心辞职,做热爱的事情:习琴、养猫、做菜、侍弄花草、陪伴家人、传授编织……一天天,她将日子过成了心目中的样子。

走出生命里的高墙

2007年5月13日,周日,夜。杨劼披着一身星辉轻轻闪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在沙发上沉沉睡去的父子,还有茶几上一块小巧精致的蛋糕。蛋糕旁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妈,母亲节快乐!”“老婆,生日快乐!”看着头靠着头睡得正香的一大一小,杨劼心酸得无以复加。那一夜,她在窗前坐到天亮,反复地问自己:“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这曾经是杨劼想要的生活。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她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一路转战到中央电视台,成为王牌节目主编。每天一睁眼,她想的就是收视率,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她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陪父母,多久没给先生过一个生日,多久没给儿子做一顿晚饭……在看到先生、儿子相拥而眠,杨劼给自己的人生后半段下了一个注解: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此时,杨劼已经46岁,再熬上几年,便能过上“享清福”的退休日子。朋友们纷纷劝慰,先生也打趣她:“反正都一把年纪了,再忍忍,就可以尽情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做那些无用的事了。”对此,杨劼只是报以嫣然一笑。

离开职场,“闲下来”的杨劼有了大把的时间用在喜欢的事情上:学琴,养花,缝衣,做饭……多年冷落的爱好,一一被她拾了起来。

她做菜,喜欢连着几天只钻研那么一两道菜,直到把它学透、做好。后来,她居然被人邀请拍摄美食视频,她的《一人一面》美食视频,一度惊艳了大批“吃货”;她养花,一开始一窍不通,于是一个品种她便养几盆,将花花草草养到繁茂无比;她喜欢做衣服,最喜欢袍子,一个袍子的纸样配上四季不同的面料,竟然让朋友们琢磨不出她到底有多少美丽的新衣;她尝试着学古筝,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业余六级的水平,被朋友们调侃说是“用生命在学琴”……她却笑言:“生活很平淡,但是用了心思就会大不同。”

杨劼用当年做节目时的严谨与专注,将每一个爱好都打点得有模有样,又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打点人生的另一段——她摒弃了“杨劼”这个名字,代之以“辛巴奶奶”这个新称呼。

“辛巴”是她儿子收养的一只流浪猫,杨劼很喜欢它浑身掩藏不住的那种快乐与活力。

热爱生活即是如琢如磨

2010年,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展示了一件钩织的漂亮披肩。一声惊叹之后,杨劼回忆起儿时,妈妈婶婶们怀揣着一团毛线,一边打毛衣一边闲话家常,一针一针地堆积出温暖和幸福。

于是,一年的时间,杨劼都沉浸在编织的世界里,去网上搜集各种编织图,研究编织高人的博客,仔细地看一篇篇文章。各种各样的编织技巧、流行趋势、线材的种类及特点、每个国家的不同编织风格,都让杨劼大开眼界。

她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针法都仔仔细细记下来,织了拆,拆了织,琢磨比对图样。在此基础上,她还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一针针,一线线,重复,再重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个过程,连她自己都说:“如果一味说享受,那不是实话。当最初的新奇劲儿过去,剩下的不仅是枯燥无味,更是一件半成品,有着做不做下去的痛苦纠结。”

对编织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杨劼耐住了单调、寂寞,也让编织最后成了她最喜欢的手工方式之一。毛线、棉线、麻线、丝线在她的手指翻飞中,静静地生成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美物,或婉约灵动,或简洁大方,或精妙温柔。她发在微博上的织品引来了众多拜访者,讨要她的图样,求购她的产品……

做了“辛巴奶奶”后,杨劼的日子过得鲜活又快乐,但她从未曾想过,这样的鲜活与快乐有一天会像渐渐升起的日出之光,一点点弥漫、扩散,最终照亮很多人的世界。

决定美的不是年龄,是状态

随着杨劼将编织作品和学习心得一点点分享在微博上,很多人从问她卖不卖成品,到问学起来难不难。被问得多了,杨劼索性说:“真的没有想象中难,要不你来,我试试教你。”结果,真有人来报名。

家人朋友觉得很不靠谱——怎么会有人专门来学编织?因为没人做,反倒激发了杨劼的好奇心。

第一堂课,放在杨劼家里的阳台举行,三五个人晒着太阳,边织边聊。本来不支持她的先生,在杨劼结束第一堂课后对她说:“我在楼上一直听你们在笑,能笑着完成的事一定能做好。”

杨劼还真将这件事做好了。从最开始的三五个人的小班,变成每周都要开课教授十几个人的长期班,她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学员越来越多,成为趣味相投的“一家人”。她们会把点心、菜肴带到班上,下课后再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聚餐。“有时上完课,她们干脆直接冲进我家厨房,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一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杨劼笑着说。

“婉而围几坐,女子三五人。左手善挑线,右指喜执针。辫子又枣花,笑谑邻可闻。线尽钩物出,连缀生美纹。莫笑败线痴,巧手蕙心真。”这是杨劼和她的一个学生共同创作的《钩编诗》,描述的正是她们那温馨有趣的课堂。

她欣喜的是,很多学员因为学编织,对生活的态度开始转化,哪怕每天被家务、工作累得喘不过气来,也要挤出时间用编织沉入内心,与自己相处。

杨劼设计出一本《编织光阴》,为每一个爱编织的人保留一片小天地;她把家里收拾得越发精致,处处透着生活的小趣味;她学会了从容不迫地生活,带着爸妈学做陶艺;她意兴盎然地涉猎插花,想让编织“主业”中多一点额外的欢乐调剂。2016年6月,杨劼的爸妈结婚55周年,她带两位老人去拍婚纱照,妈妈担心不好看,她拥着妈妈说:“决定美的不是年龄,是状态。”

2017年元旦,杨劼在“朋友圈”里给自己发了一段新年贺词:“‘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无人能阻止衰老,但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生命的每个时期都应该是年轻的、及时的。”

摘自《家庭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