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隆胸手术早已从罕见手术变成常规手术了,其手术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利用手术将专门的假体植入到剥离好的腔隙内,从而改变乳房的大小形状。就目前而言,假体种类较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盐水假体、硅凝胶假体;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圆形假体和水滴形假体;按照大小可以分为超大、大、中、小等假体,现如今,应用范围较为广的是硅凝胶假体,与生理盐水相比,硅胶植入物的术后机械行为更像天然乳房组织。

有人说假体隆胸手术能解决每一位女性朋友的丰胸难题,不管是乳房太小,还是乳房形状不好看,或者是乳房手感较差,但是假体隆胸手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可能发生的后遗症,像术后包膜挛缩等。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假体隆胸后包膜挛缩并发症的风险已经从2.8%扩大到20.4%,而在影响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的众多因素中又以医生手术操作不规范为主。

假体隆胸术后会在假体周围形成一层包膜,有医生学者专门研究过这层包膜的结构。原来该层包膜可分为两层:致密层和疏松层。

1、疏松层

该层为包膜的外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散有不成熟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 并可见较多的毛细血管和发育良好的小动、静脉。

2、致密层

该层为包膜的内层,结构致密,含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与假体表面平行、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根据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致密层可进一步分为:

①细胞层。为致密层的内层,由紧密排列的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构成。该层实验侧包膜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对照侧少。

②细胞纤维层。为致密层的外层,大量胶原纤维排列致密,其间散布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及毛细血管。此层包膜实验侧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别。

Baker分类系统区分包膜挛缩

包膜挛缩是由对植入物的过度纤维化反应引起的,确定的风险因素其实很多,放置的位置、材质、医生剥离位置,医生技术等等。有症状的包膜挛缩通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管理。

Baker分类系统是基于医生在患者中的临床发现的主观分类系统,将包膜挛缩的级别分为四类,I和II没有临床意义,相对来说不论从外观、形态还是手感上,都没有太严重的症状,III级和IV级具有临床意义和症状,III表示中度挛缩,患者感觉有一定的硬度,IV描述严重挛缩,后两者必须通过二次手术去解决。

上海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诱发因素

1、整形医生剥离间隙不足

整形医生在进行剥离时,的确试图为相对应的假体剥离出更大的间隙,但在传统的隆胸手术中,由于出血量太大,几乎无法实现充分剥离间隙,间隙过小,不足以满足假体,自然会形成包膜挛缩,再加上很多整形医生希望尽可能的剥离到中线,形成天然乳沟,但由于中线附近神经增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量出血,从而进一步增大包膜挛缩几率。针对包膜挛缩的预防,修复问题也一度成为整形届研究的重要命题,该结论也在临床中屡次得到证实,在第一次丰胸手术时,就应该减小创伤,避免出血,防止血肿机化,形成新的包膜挛缩。举办过几十次丰胸直播的棉花糖丰胸成为一颗抑制包膜挛缩的新星,已经在国外普遍推广开来,精准局部麻醉,能够做到让受术者术中术后无痛,几乎不出血,以此医生便敢于充分剥离,从源头降低包膜挛缩发生几率。

2、假体植入物本身

根据假体材质的研究:毛面型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光面型乳房假体,毛面假体形成的生物微孔间隙呈无规则排列,能够促进细胞在假体表面的间隙内部和周围的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收缩力相互抵消,可减小包膜挛缩几率。

现如今,关于包膜挛缩的诱发机制并未最终确定,但是相关研究显示技术精湛的医生、安全的隆胸技术有助于降低包膜挛缩发生率,比如说韩啸棉花糖丰胸术,长效局麻,充分止血,术后恢复更快,术后效果也更好。另外,女性朋友术后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千万不要喝酒或者用力挤压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