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报++杨二宝++杨美

杨子华、韩是今都是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斗争中他们一起组织农民运动;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艰苦岁月里,他们一起创建了桃力民抗日根据地。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党的工作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学校也是战场

蒋介石镇压革命心狠手毒,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在严峻形势下,王森(临河县委书记)、杨子华、韩是今三人成为结拜兄弟,以便掩护党的地下工作。他们与王逸伦(接王森任县委书记)、白英、李贵、刘景平、阎定初、魏思文、刘进仁、侯进国等,为河套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秘密斗争,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1932年春天办起“农业合作社”“穷人会”,以“渠工罢工”“借粮”“抗烟税”“抗税”“抗粮”等多种形式与反动当局、地主进行斗争。1933年他们组织农民运动,成立查账委员会,专门查几家大地主的黑地,1934年后套闹饥荒时,以“吃大户”,要“义仓粮”的形式,开展分粮斗争,缓解了当时群众缺粮之急,扩大了革命影响,激发了群众参加革命闹翻身、求解放的热情,把临河地区的革命工作搞得轰轰烈烈。

1935年5月,临河党组织因叛徒出卖被破坏。三名共产党员被杀害,很多共产党员被捕。

在白色恐怖中,杨子华、韩是今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转移来到桃力民,继续秘密坚持斗争。该地区有几家开明大户,雇佣一名私塾先生给他们子弟教书。杨子华来后对私塾进行了改革,设置新课程,宣传新思想,免费吸收穷人子弟入学,扩大了教育面。1935年8月私塾改为桃力民小学。

校长杨子华带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抗日主张。他们讲解“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华占领东北三省,蒋介石卖国投降持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讲地理时,把祖国地图比喻为美丽的秋海棠叶,教唱《五月的鲜花》《抗日十杯茶》《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流亡曲》等抗日歌曲,还排演抗日戏剧。1938年初,地下党员贺挺钧、李耀华也来桃力民小学任教。经过努力,学校变成传播革命思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营地,变成发动群众,团结抗日,扩大政治影响的爱国教育基地。

如今在党和政府关怀支持下,学校设施完备,有教学大楼、电化教学设备、图书馆、室内体育馆、住宿大楼等,充分显示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关心。

1936年秋天,韩是今徒步去陕西省定边县寻找党组织,因边区也被敌人封锁,未能成功。到了冬天,在地下党员杨柱子、云开雷的帮助下,韩是今搞了一个居民证。带上这个居民证,挑着货郎担作掩护,几经周折,通过了敌人封锁线,才进入鄂托克旗的三段地。经过高岗,韩是今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写了报告,汇报了桃力民地区的详细情况。

伊克昭盟工委进驻桃力民

西北局在1937年春节前后,派薛向晨、王得胜为首的工作组,进入桃力民地区,从此这片新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才得到上级党组织正式领导。

1938年6月,以伊克昭盟工委派出的白如冰(书记)、杨易木(白走后任书记)、赵通儒(蒙民部部长)、于占彪(军事部部长)、李衡(组织部部长)、徐子猷(统战部部长)、高增培(秘书长)、白成铭(青救会主任)、白凌云(妇救会主任,白如冰妻子)为主要成员,组建绥蒙工委,和八路军骑兵团正规军,进驻桃力民地区。杨子华领着学生走了40多里路,興高采烈到鄂托克旗大康保庙欢迎八路军。白如冰主持军民联欢会,杨子华致欢迎词。在会上学生演出了自己编排的节目《三不榔过大年》。讲述的是东北家乡被日本人占领,三不榔流落外乡,参加了抗日部队。剧情引起了八路军指战员的共鸣,他们赞扬桃力民小学抗日宣传工作搞得好。

工委建立后,至1938年8月,建立党、团组织30余个。当时桃力民已经扩展为包括鄂托克旗、杭锦旗、东胜西区、达拉特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神木、榆林,当时的郡王、乌审旗的一部分。同时组建了桃力民工委,白成铭为工委书记,委员有白凌云、张治华、杨子华等人。桃力民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与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建立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建立秘密的党组织;教育、训练群众性的武装组织;进行统一战线的宣传、组织工作。

建立抗日自卫军

当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杨子华、韩是今等在桃力民走村串户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团结抗日。根据党的统战政策,还向绥远流亡警备区申请了一个自卫军名义,动员了桃力民开明大户越兆仁等出钱出力,组建桃力民抗日自卫军。自卫军以越兆仁为司令,史仙舟(地下党员)为副司令,韩是今为参谋长。自卫军经常与国民党骑兵旅配合,打击日军。

根据地扩大后,利用募捐、收税的办法筹集了一批资金,买了枪支弹药和马匹鞍具。由高增培、于占彪等人组成扩军委员会,扩建抗日自卫军。同时,八路军参谋赵通儒率领老骑兵团到五原、陕坝和门炳岳的部队防区以及绥远国民兵指挥部进行了抗日联络工作。

桃力民自卫军当时虽然属于国民党地方武装,但在我党统战政策感召下,为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桃力民自卫军,联合驻防桃力民的国民党孟文仲骑三旅,凭借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良好机遇,抵御了日军的进犯。

1936年冬天,日军第八师侵占杭锦旗营盘。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其强盗行径激起各阶层人民的抗日义愤。我党领导当地人民普遍搞了“坚壁清野”,动员出“二地主”自家武器,组织了一支小自卫军,及时侦探敌情,掌握了他们的活动规律,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有一次,日军派30多个骑兵,护卫一辆卡车,到西壕君呼图庙宿营,准备多抢些东西再回去。这天夜里,我们组织五六个人,带枪、手榴弹,在夜幕掩护下,利用熟悉的地形,摸到停放卡车的院子里,用手榴弹把敌人炸得晕头转向,敌人还没弄清情况,被炸得乱作一团,一溜烟逃回大本营。我们缴获了一辆汽车。

那时流传着歌谣:“桃力民出了个越兆仁,领上自卫军打日寇,抗日全凭那韩是今……”说的就是这件事。

他们还组建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杭寿春,副主任白官厚、薛向晨,在各大村也建立了30多个动员委员会分会,组织征粮、征军马、征草、征肉食、募集资金等活动,甚至用募集到的资金买了一个骑兵营的装备,有力支援了抗日。

后来他们还组建了抗日民先队、青年救国会和妇女救国会,分别派干部深入群众中做工作。白成铭和高耀堂深入到青年比较集中的桃力民小学,张贴抗日的宣传画,排演宣传抗日的戏,散发油印传单等。他们和杨子华在桃力民小学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和团员。原内蒙古政协常委郝文广就是在桃力民小学读书期间,于1938年由高耀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郝文广、刘文斌、杭树清三名青年学生于1938年10月跟随白如冰、白成铭、于占彪去延安,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代表大会。

当时,伊克昭盟工委领导桃力民地区的各界人士,把抗日工作搞得轰轰烈烈。

不久,白如冰调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随后乌兰夫、白海峰、克力更、乌兰(克力更妻子)、成守志(克力更表弟)、李维新、云北峰、寒峰、朱实夫、云照光、云尉、云得权、徐子猷、贺廷俊、李春提、杨建林、王允文、杜茹薪、王万元、牛刚、刘雄仁、刘云飞、孟纯、李席昌、郑朝珍、许光禄、张兢源、曹动之、曹仓、孔令甫、李生叶、奇希古、刘春景、刘兴源、刘瑞生等和云亭(布赫母亲)、云丽文、云青(孔飞妻子)、邵芳(付雨田妻子)、闫庆芳(赵通儒妻子)、张云申(韩是今妻子)等先后来到桃力民参加抗日根据地工作。桃力民地区也成为通往延安、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联络点和中转站。

在党的领导下,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运动在伊克昭盟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忠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

著名蒙古族作家、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云照光,1944年在桃力民地区参加和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他写的电影《鄂尔多斯风暴》描写的杨政委即是杨子华。

在杨子华骨灰安放仪式上,高克林题字:“为国为民、尽心尽力”。(高克林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克力更也题字:“创建伊盟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功臣”。(克力更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政协副主席)

为革命,杨子华顾大家不顾小家,为抗日让妻子刘淑荣同白凌云、邵芳、闫庆芳、张云申走村串户,进行宣传活动。

白如冰曾说:“子华、韩是今全家都参加了革命。”

杨子华两个女儿病逝时,他都没去看一眼,母亲病重也顾不上回去。即使在办母亲的丧事期间,他也不忘动员群众做军鞋,支援桃力民自卫军抗日。他还把19岁亲戚苏龙带去参加桃力民自卫军。

蘇龙走后,伪保长把苏母刘玉英抓去审问:“你儿子去哪里了?”她急中生智,大哭大闹地喊着:“你们把他抓走当壮丁!还要问我!你们行行好吧,放了他吧,放了他吧。”刘玉英不停地哭喊着要儿子,伪保长没办法,只好花言巧语,欺骗说:“只要告诉我,你儿子去了哪里,赏你200银大洋。”刘玉英大喊着说:“给200金大洋也不要,就要儿子,要儿子。”闹了一上午,他们也没办法,只好让苏龙母亲回家。

1940年桃力民地区斗争形势恶化,组织决定暴露身份的同志都去延安,杨子华让妻子刘淑荣带着儿子回老家,他要继续革命。走前,他把家产都分给了穷苦农民。妻子不愿分离,最后全家与许光禄同行去了延安。苏龙后来也去了延安,跟随贺龙部队南下,进军重庆,1955年调到北京,一直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工作,直到离休。

杨子华因积劳成疾,于1945年12月7日逝世,中组部在19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消息,说:“子华同志对党忠诚、吃苦耐劳、接近群众、工作积极负责,正当壮年有为,不幸去世。”

杨子华、韩是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们都是党忠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杨子华、韩是今简介·

杨子华(1908~1945年)陕西省府谷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临河县委委员,伊克昭盟工委委员,鄂托克旗、杭锦旗工委书记,绥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延安民族学院总务处长,中共七大代表。1942年与乌兰夫、杨植霖同在延安中央党校一部学习。

韩是今(1908~2005年)陕西省府谷县人。1926年6月在原籍投身革命,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春至1952年底,任绥远省省委委员、乌兰察布盟盟委书记兼骑兵四师政委。蒙绥合并后,于1953年至195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交通部门部长、厅长。1956年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1957年至1965年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经委副主任兼交通厅厅长。1978年3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1984年4月离职休养。